CMMI 概述 用实例学 V2.0( 三 )


还有他误解,以为只要写好这些流程,按这个做就可以了 。
反而,刚才杭州案例的经理说,“按我们改进的经验,写过程文档太多反而没有作用,有系统支撑,按系统来走,才是有效的让他们按流程来走 。”
我非常赞同 。
这不良例子也可以帮我们更了解V2.0这13条在成功过程改进的作用,例如:当管理层以为CMMI就是一堆定死的过程,按着去做就会有结果 。导致管理层只依赖外聘的顾问来推动整个过程改进,而他们自己没有主动参与,这类过程改进很难成功 。
在制定理想的新过程以前,必须先了解现在团队如何运作,记录现状,所以让执行者的参与 。希望一次性靠外部专家写一些敏捷的过程,直接在整个部门推,也不现实,因为改变人的习惯最困难,所以要注意每次变更不要太多 。更新或创建新的过程,比如敏捷过程,不要想可以一步到位,一次性把所有的内容都写上,真正成功的改进都是由一步步的小变更组成 。
Quiz 小测验1:
【CMMI 概述 用实例学 V2.0】如何可以利用CMMI V2.0 做好过程改进?
回顾你们有很明确的高层的目标211,有一系列的度量,我看你们的度量,都是一些KPI和结果导向的,没有度量可控因子,导致最后你们也说了要有一些指标、定义,说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结论,因为不同事业部觉得定义和他们不合 。
我说过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千万不要把度量做为一个直接绩效考核的指标,你可以想象很多度量要靠做事的人提供的,如果他们知道你这个数是和收入奖金有关,你就很难收到真正实际的数字,导致整个度量分析失效了 。
你们公司也不断有做复盘 。
我问:你们有利用你们的复盘数据进行度量讨论吗?
答:不多,一般是做定性主观的判断 。
我说: 其实复盘或回归必须要有一些客观的数据支撑,才能知道:
这些改进活动确实有效果或者没效果
从以往的数据,帮我们更好做根因分析,识别出达不到目标的主因,对症下药
所以建议你们多把那些辛辛苦苦收集的数据,变成一些标版,分享给项目组,也配合一些依据数据的根因分析的培训,让他们更好实际做好那些复盘和回顾,以刚才我说的度量,你可以参考我前面说的同行评审的案例,增加一些可控因素,比如说你想控制好交付质量,你应该不仅仅度量缺陷,也要看看代码的复杂度,耦合性等,大家都知道,如果项目模块越复杂,问题很可能越多 。
总结
从以上的讨论,大家应赞同度量不应该仅仅是度量结果,而且要避免把度量作为考核指标(这在上次分享的同行评审验证确认文章中也详细说明过),你们公司比较好,整个奖励的系统比较完整,当团队确实努力,做了一些改进,有成绩的话,对团队或者个人给予一些奖励,不然的话就很难依赖他们会持久地提升 。
因为持续改进挺耗精力,你们为公司做质量保证,也应了解不同的事业部的差异很大,一个七千人的大公司,不可能一套度量或者改进方式就适用所有事业部 。但无论如何,原理是共通的,可以借用V2.0这13条做辅导团队提升的座右铭 。
Quiz 小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