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网( 四 )


豆瓣网

文章插图
阿北在豆瓣(2012)每天早晨,这名前清华大学的物理高材生、加州大学的博士,都会提着用了三年,漆都开裂了的苹果笔记本,去北京朝阳区豆瓣胡同附近的星巴克“上班” 。在那里,杨勃选择项目的方法,多是通过与朋友聊天,直到一天说起旅游 。2004年9月,杨勃在和朋友聊天时,一些喜欢旅游的朋友都鼓励他做一个非主流旅游点的网站 。于是,杨勃开始为旅行网站製作了商业计画书,并将网站命名为“驴宗” 。做了没多久,杨勃在仔细考虑商业模式后,发现自助旅游的人群还是太少了,于是,杨勃改变了自己网站的发展方向 。经过市场调查,杨勃发现文化类的产品更适合这样的形式 。在交了域名费和伺服器託管费后,杨勃带着豆瓣这个名字和内容一样怪的网站,不声不响上路了 。从2004年10月开始,豆瓣网前期的开发经历了5个月,而网路的一半程式都是在星巴克那里写成的 。建站开始,网站没有编辑写手,没有特约文章,没有六百行的首页和跳动的最新专题,几乎没有做任何广告,2005年3月7日,杨勃的“豆瓣”网开张了 。很快豆瓣注册用户,便突破了万人,日点击量超过20万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2006年2月23日豆瓣成立快一周年,杨勃才迎来自己的第一个正式员工 。两周之后,02号程式设计师到位 。所以业界也有“一个人的豆瓣”这种说法 。人文情怀初来豆瓣的人,会发现这里的有效帖子特别多,评论长而且不乏精彩 。使用豆瓣的人,会发现这里能找到许多冷僻的书、电影、音乐,排在豆瓣排行榜上的大多是与市面畅销流行榜不一样的陌生面孔 。豆瓣给人的感觉就是自成一格,评论形容其为“小众”,那些在BLOG中自发传播豆瓣,乐于在豆瓣发布长篇评论的“豆粉 ”们则将其称为“人文” 。豆瓣是一个全动态页面的网站,通常网站编辑主导的运营方式,在这里并不适用,但也不能说豆瓣是一个不做运营,由用户自娱自乐的网站 。在豆瓣,运营是一个整体运营的概念,是建站理念、设计、产品、技术架构、文字说明等等,所有构成豆瓣的元素,合力打造出了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社区,书是这个社区最有粘合力的纽带 。如果当初杨勃选择电影或音乐作为豆瓣的起点,估计豆瓣的成功尚是未知之数 。音乐和电影相对都比较大众,除了那些畅销书和热门书,通常书的阅读更加小众 。豆瓣是一个典型的“满足小众需求”的业务模式 。在电影和音乐上,人们比较容易找到喜好相近的同伴,但对于书,特别是一本比较冷门的书,找到共同爱好者的机率就比较小 。而书又有“圈子阅读”的特性,一本共同喜好的书,往往连结的就是两个志趣相投的人,而这批有共同书籍爱好的人,基本都有交流的需求,这对“圈子”(小组)的形成是天然的催化剂 。另一方面,喜好阅读的人,普遍习惯文字表达和就阅读的书籍留批注,这对豆瓣的评论产生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豆瓣最开始是以邮件和在高端的读书类杂誌发广告来做推广的,在书这个切入点的前提下,吸引到去豆瓣的第一批用户大多是网上的“”,人群素质比较好,他们又是通过BLOG把豆瓣介绍开来的,看到他们的BLOG的人又成为豆瓣新的用户 。这些人普遍使用BLOG,使得这个口碑传播循环能继续下去 。“ 豆邮”是用户的站内联繫方式 。“豆列”是个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的一系列推荐 。这两个是官方性质的独创语言符号 。而在官方之外,网站更主动收集推广了用户创意的“豆瓣辞典”,如“豆粉”指豆瓣的冬粉,“豆芽”是新注册用户,“黄豆”是资深用户等,这些亲切又另具新意的辞彙,形成了豆瓣独特的语言体系 。豆瓣还有个栏目叫“15分钟名组”,是推荐给用户的小组,从所有小组里随机挑选 。每15分钟更新一次 。名称来自英语俗语——“15 minutes of fame”,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出名,但往往名气片刻即逝 。这样的典故型命名,是需要有一定文化背景才能领会的 。而由以上提及语言构成的站内语境,对氛围的形成起到了是潜移默化的作用 。共同主题、意见领袖、独特的语言体系,这是形成社区氛围的三大条件,从上文对豆瓣的分析,这些要素豆瓣都已经通过网站的整体运营具备了 。配以网站“书”的切入点,聚拢的高质用户群,一个人文的豆瓣自然形成了,而这些都是照抄豆瓣网站模式不能搬走的豆瓣价值 。过程除了找準切入点和用户群外,网站自身的设定也不断强化和促进氛围的形成:1.需求策略:杨勃是读书爱好者,在网站的产品设计上,是以满足自身对书的交流分享需求出发的 。考虑到需要用户产生内容的网站开始最困难,需要想办法找些基础的内容让用户来参与,然后产生滚雪球效应 。为此豆瓣想到的办法是提供比价系统 。这个系统实际上是一个搜寻引擎,用户可以利用这个搜寻引擎,找到同一本书在卓越或噹噹的价格 。可以说,现在最能为豆瓣带来实质收入的“比价”,在策划推出时间,只是一个单纯留住用户的服务,豆瓣首先是一个社区,一个不是以买卖关係为目的,而是以分享阅读体验和结识书友为目的的社区 。而杨勃作为网站的创建人,同时又是网站积极的使用者,抱着永远BETA版的态度对网站做着不间断而频繁的修改,其中用户在豆瓣站务论坛提的意见是一个最重要的意见参考,这保证了网站与用户需求的同步 。2.设计限制:在上文“豆瓣设计”中已经详细说明过,豆瓣的设计风格,给人清新的感觉,这是能引起读书人共鸣的设计 。相异大多数网站而做的不能贴图的限制,就是源于杨勃觉得豆瓣做书、电影、音乐的评论,主要通过文字表达,图片大概只有5% 的作用 。开放贴图,乱七八糟的东西都传了上去,反而降低了网站的素质,那些真正的用户就不再愿意来了 。起类似作用的还有跳转页面的用户路径设定,很明显,杨勃认为的真正用户就是爱好阅读、习惯文字表达、熟练使用网路的一群人,而这群人的品位和口味自然是有保证的,相对大众流行来说,也就是“小众” 。3.用户引导:在站内的引导文字中,豆瓣不鼓励灌水,不鼓励转载,只希望用户正常使用它 。这使得站内用户比较高端,评论比较有效率 。而作为一个社区,豆瓣也没有通常社区网站为增加访问量而设的积分和升级系统 。对此,杨勃解释说,“积分问题提过很多次,讨论了很多次,至今还是没有放上去 。主要觉得这并不是核心的东西,我们不希望用户是为了积分而来豆瓣,更不希望他们为了积分而灌水,我们需要高质量的帖子和高素质的用户 。” 以上做法自然会流失很多游客型的用户,但只要留下了,那一定就是只为豆瓣而来的用户,这批用户的忠诚度不言而喻 。拥有一定数量的高忠诚度用户,是一个社区氛围形成的必备基础,而在上文的分析中也提过,在豆瓣,具号召力的意见领袖和具广泛交际力的传播者都不缺,这也满足了形成社区氛围的条件 。4.语言强化:豆瓣的导引文字亲切而统一,儘量避免技术性语彙和色彩强烈的语言表达,代之以“好了,发言”,“给你的发言起一个标题吧 ”,“过些天来看看,没準就有了”这些人性化的提示 。在图片上传的说明中,会给用户一些建议,但最后一句是“当然了,最终还是你自己的决定”,对小组论坛的说明中出现了用户话题不受限制的语句(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不一定局限于小组建立主题),站内倡导的是不同的意见和多样的声音 。恶评事件2016年12月28日报导,央媒点名批评豆瓣猫眼,恶评伤害电影产业 。相关信息全国上映的贺岁档3部国产影片《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都正面临巨大的舆论风波 。先是《长城》上映后,大号“亵渎电影”践踏评论底线,发布“张艺谋已死”进行恶意人身攻击,引发口诛笔伐;后有豆瓣为《摆渡人》恶意刷一星事件,再次掀起轩然大波 。虽然这些影片确实在艺术质量上尚存缺陷,但不可忽视的是,个别大V、公众号为博眼球、圈冬粉、流量变现等目的,发布恶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严重破坏了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 。截至12月27日19:00,在豆瓣上,共有4.33万人评价《摆渡人》 。其中,40%网友给出1星,22%的网友给出2星,21.8%的网友给出3星,9.6%的网友给出4星,6.6%的网友给出5星 。在豆瓣上,《长城》评分5.5分(101551人评价);《摆渡人》4.4分(43311人评价);《铁道飞虎》5.7分(12623人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