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碳材料 石墨烯( 三 )

sp碳原子变成sp杂化 。可以在实验室中通过化学改性的石墨製备的石墨烯的可溶性片段 。化合物氧化石墨烯(grapheneoxide , GO):一种通过氧化石墨得到的层状材料 。体相石墨经发烟浓酸溶液处理后 , 石墨烯层被氧化成亲水的石墨烯氧化物 , 石墨层间距由氧化前的3.35?增加到7~10? , 经加热或在水中超声剥离过程很容易形成分离的石墨烯氧化物片层结构 。XPS、红外光谱(IR)、固体核磁共振谱(NMR)等表徵结果显示石墨烯氧化物含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 , 包括羟基、环氧官能团、羰基、羧基等 。羟基和环氧官能团主要位于石墨的基面上 , 而羰基和羧基则处在石墨烯的边缘处 。石墨烷(graphane):可通过石墨烯与氢气反应得到 , 是一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 , 具有分子式(CH)n , 其中所有的碳是sp杂化并形成六角网路结构 , 氢原子以交替形式从石墨烯平面的两端与碳成键 , 石墨烷表现出半导体性质 , 具有直接带隙 。氮掺杂石墨烯或氮化碳(carbonnitride):在石墨烯晶格中引入氮原子后变成氮掺杂的石墨烯 , 生成的氮掺杂石墨烯表现出较纯石墨烯更多优异的性能 , 呈无序、透明、褶皱的薄纱状 , 部分薄片层叠在一起 , 形成多层结构 , 显示出较高的比电容和良好的循环寿命 。生物相容性:羧基离子的植入可使石墨烯材料表面具有活性功能团 , 从而大幅度提高材料的细胞和生物反应活性 。石墨烯呈薄纱状与碳纳米管的管状相比 , 更适合于生物材料方面的研究 。并且石墨烯的边缘与碳纳米管相比 , 更长 , 更易于被掺杂以及化学改性 , 更易于接受功能团 。氧化性:可与活泼金属反应 。还原性:可在空气中或是被氧化性酸氧化 , 通过该方法可以将石墨烯裁成小碎片 。石墨烯氧化物是通过石墨氧化得到的层状材料 , 经加热或在水中超声剥离过程很容易形成分离的石墨烯氧化物片层结构 。加成反应:利用石墨烯上的双键 , 可以通过加成反应 , 加入需要的基团 。稳定性:石墨烯的结构非常稳定 , 碳碳键(carbon-carbon bond)仅为1.42 。石墨烯内部的碳原子之间的连线很柔韧 , 当施加外力于石墨烯时 , 碳原子面会弯曲变形 , 使得碳原子不必重新排列来适应外力 , 从而保持结构稳定 。这种稳定的晶格结构使石墨烯具有优秀的导热性 。另外 , 石墨烯中的电子在轨道中移动时 , 不会因晶格缺陷或引入外来原子而发生散射 。由于原子间作用力十分强 , 在常温下 , 即使周围碳原子发生挤撞 , 石墨烯内部电子受到的干扰也非常小 。同时 , 石墨烯有芳香性 , 具有芳烃的性质 。製备方法机械剥离法机械剥离法是利用物体与石墨烯之间的摩擦和相对运动 , 得到石墨烯薄层材料的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 , 得到的石墨烯通常保持着完整的晶体结构 。2004年 , 英国两位科学使用透明胶带对天然石墨进行层层剥离取得石墨烯的方法 , 也归为机械剥离法 , 这种方法一度被认为生产效率低 , 无法工业化量产 。这种方法可以製备微米大小的石墨烯 , 但是其可控性较低 , 实现大规模合成有一定的困难 。2016年 ,  中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简单高效的绿色剥离技术 ,  通过 “球-微球”间柔和的滚动转移工艺实现了少层石墨烯(层数3.8±1.9)的规模化製备 。氧化还原法氧化还原法是通过使用硫酸、硝酸等化学试剂及高锰酸钾、双氧水等氧化剂将天然石墨氧化 , 增大石墨层之间的间距 , 在石墨层与层之间插入氧化物 , 製得氧化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