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 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二 )


市 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文章插图
25-50
市 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文章插图
50-75
市 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文章插图
75-100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一是正确区分和把握县域经济与县域的不同内涵,推动县域经济和县域科学发展,县域经济竞争力强弱与县域发展(县域包括县域经济、县域社会、县域文化、县域政治和县域生态)质量高低并不完全一致,如一些县(市)存在“先强后富”的现象;二是推动县(市)在壮大县域经济基础上,加快提高富裕程度和绿色指数,做到富民强县、绿色发展、幸福发展;三是推动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和县域相对绿色指数比较高的县(市)在保持富裕和绿色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四是推动不同类型的县域经济特色发展和共同发展,如推动粮食大县在粮食增产的基础上,加快壮大县域经济 。总之,百强县(II类)即推动类百强县评价目的就是通过正面引导和侧面促进,推动县域经济和县域的强县富民、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幸福发展和共同发展 。第十二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II类)
市 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文章插图
强县分析全国百强县分省分析在连续十二届评价中,江苏、山东、浙江一直保持全国百强县数量的前三位 。江苏省,全国百强县数量由第一届的第三位上升至第十二届的第一位 。苏北百强县数量由第一届2个增加到9个(含沭阳县、新沂市和东海县),被总结为“苏北速度” 。基于“长三角规划实施”、“江苏沿海开发”和“跨江联动”等政策效应的叠加,苏北地区县域经济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苏北地区县域经济出现“三快于”的局面,即苏北地区县域经济成长速度快于苏北地区增长速度,更快于江苏省县域经济成长速度,更快于江苏省经济成长速度 。辽宁省,百强县数量增加最多,由第一届的3个上升到第十二届的12个(含凤城市) 。辽宁省在全国省市区中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非常突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被总结为“辽宁现象”,主要表现在:指导思想上,提出了以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组织上,领导重视,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深入基层研究解决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部门密切协作,积极配合;政策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真金白银地支持,强力推进;执行上,明确目标和重点,制定两个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画,突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等三化工作重点,省市县三层联动,召开现场交流会,加强指导;监督上,加强考核和奖励,每季度召开协调会,抓进度;县域经济主要指标高位增长,县域经济竞争力快速提升;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带动整个县域科学发展 。广东省,曾有15个县市先后进入全国百强县,现在只有2个 。除了部分县(市)经济发展相对不够外,有6个县(市)由于行政区划调整,改为市辖区,成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省,百强县数量从无到有 。肥西县利用城郊型县域经济优势,加快工业化步伐,在第十届跻身全国百强县,实现安徽省百强县零的突破 。黑龙江省,百强县数量从无到有 。肇东市是全国十大产粮县,在稳定粮食贡献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第八届评价中跻身全国百强县,实现黑龙江省百强县零的突破 。吉林省,百强县数量从无到有 。延吉市是全国33个州盟首府之一,州盟首府是州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多方面优势 。在第九届评价中,延吉市率先进入全国百强县 。在第十二届评价中,吉林省前郭县和农安县以全国十大产粮县的粮食贡献优势进入百强县 。陕西省,百强县数量从无到有 。神木县和府谷县利用资源优势,实现县域经济由弱到强的跨越,探索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向县域科学发展的转变 。神木县的全面免费医疗改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江西省,百强县数量从无到有 。南昌县和丰城市进入全国百强县 。内蒙古自治区,百强县数量从无到有 。準格尔旗和伊金霍洛旗相继进入全国百强县,并向全国百强县前列靠拢,实现了贫困县迈向经济强县的梦想 。湖北省,近年来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时隔七年实现百强县零的突破 。大冶市克服了资源要素的约束,顺利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华丽转身,跻身全国百强县 。全国百强县典型分析全国百强县的发展道路是一笔无形资产,具有极大的分析借鉴意义 。参照连续十二届评价结果,我们选取一些发展比较快、变化比较大的县(市),对其发展路径的特点进行研究,供交流 。陕西神木县,依靠资源优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从第一届全国第636位,上升至全国百强县第26位 。辽宁开原市,发挥后发优势,走内生性发展道路,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速推进工业化;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加速推进城镇化;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了开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从第一届全国661位,上升至全国百强县第68位 。山东邹平县,开拓创新科学实干,紧紧围绕“学赶全国前十强,争当全省排头兵,全面建设小康邹平”的奋斗目标,成功走出了一条工业强县、统筹城乡、共建共享、跨越崛起之路,从第一届全国第167位,上升至全国百强县第13位 。江苏如皋市,奋力抢抓江苏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机遇,城乡一体、“三化”互动、共建共享、统筹推动之路,实现了发展速度持续领先、综合实力不断进位、发展成果普惠百姓、从“苏中的苏北”率先融入苏南的历史性飞跃,从第一届全国第156位,上升至全国百强县第32位 。安徽肥西县,利用城郊型区位优势,积极抢抓产业资本加速转移和合肥市大建设大发展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特色富民、城镇带动、生态立县”战略,县域经济快速起跳,综合实力全面增强,闯出了一条具有肥西特色的“崛起之路”,从第一届全国第636位,上升至全国百强县第89位 。江苏铜山县,第一届进入全国百强县,十多年曆经几次行政区划调整,划出了一半以上的经济总量 。多次因为行政区划调整退出全国百强县,多次又重返全国百强县,被称为“屹立不倒的百强县” 。2010年10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徐州市铜山县,设立徐州市铜山区 。徐州市出台档案规定铜山区县级管理许可权3年不变 。经比照性评价,铜山区进入全国前50强,列第41位 。强县比较苏-鲁-浙-辽-闽全国百强县比较在全国百强县中,江苏、山东、浙江、辽宁和福建等五省数量最多,各有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江苏百强县强、浙江百强县富、辽宁百强县快、山东和福建百强县分化 。结合评价结果,对五省进行简要比较,为其他省市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参考 。百强县数量:江苏省的百强县数量最多,比例最高,规模最大 。百强县发展速度:辽宁省最快,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率均远高于其他四省 。百强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比:浙江省最高,山东省最小 。百强县县域相对富裕程度:浙江省最高,百强县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等级均是最高级A+级,其他省份都有A级存在;辽宁省富裕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指数偏低,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影响 。百强县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山东省百强县县域相对绿色指数等级A+级县(市)数量最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