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国门战疫中的“急先锋”


新冠肺炎|国门战疫中的“急先锋”
文章插图


新冠肺炎|国门战疫中的“急先锋”
文章插图

【 新冠肺炎|国门战疫中的“急先锋”】
新冠肺炎|国门战疫中的“急先锋”
文章插图


新冠肺炎|国门战疫中的“急先锋”
文章插图

摄影:梁海东
一场秋雨,一场寒。刚立秋不久的绥芬河,几场秋雨带走了夏日的燥热,取而代之的是如深秋般的寒意。“查验时一定要注意自身防护,现在早晚温差较大,大家要注意保暖……”8月16日,已是凌晨1点,检查完执勤卡点民警的个人防护,陈斌又查看了监控以及通讯设备的完好后才安心回到执勤点附近的隔离宾馆休息。
“严谨细致一直都是他的工作态度。”执勤二队民警蔺永达这样对他评价道。也许就是因为这般严谨细致,他才能带领队伍在2020年口岸抗疫期间创造了0差错,0感染的好成绩。
从2020年1月24日开始,陈斌就投入到了紧张的防疫工作当中,按照上级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部署要求,他主动递交了请战书,坚守在战疫一线。“全队民警要高度重视疫情的严重性……停止休假,已休假人员请选择安全交通工具尽快返回驻地……”随着微信工作群一条条指令的发出,全队民警积极响应,迅速返岗投入到疫情防疫工作当中。
2020年3月26日,从绥芬河市第一起境外输入病例确诊开始,绥芬河入境口岸就成为当地群众口中的“红区”,所有入境旅客都要在这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和咽拭子检测,重症和确诊患者在办理通关手续后,会被专用救护车送至指定医院。3月27日至4月13日,经黑龙江绥芬河口岸入境2497人,其中322人确诊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38人,执勤二队的民警每天都要同出入境旅客密切接触,危险系数极高。
陈斌所佩戴的防护装具虽然能最大可能减少被感染的风险,但同时也为查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护目镜长时间佩戴会起雾阻碍视线,还会使耳朵充血红肿;手套不具备透气性,他的双手都出现了溃烂的现象;为了不浪费一次性防护服,他更是上班前就穿上了纸尿裤……
身体上的不便仅仅是一个方面,心理上的恐惧更是时刻需要面对的挑战。陈斌每天都需要近距离接触出入境旅客,查验证件,引导旅客进行核酸检测,频繁出入隔离区和重点旅客区域,确保没有旅客漏检,这是一份考验责任与耐心的工作,必须细之又细。面对巨大挑战,他毫不畏惧,也不曾退却。在此期间,陈斌平均工作时长达16个小时,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成为常态。他不仅需要完成本职的出入境边防检查任务,还要及时安抚旅客们的情绪,向他们讲解我国入境旅客防疫管控的具体措施和相关政策,不可避免的要与旅客们长时间接触,其中的风险和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今年3月24日,绥芬河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全市居民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当日下午,绥芬河市体育馆门口人头攒动,数千人在体育场外等候接种。得知单位要组织党员先锋队支援市里的防疫工作,刚换勤的陈斌主动请缨,带领着执勤二队的6名民警直接转战疫苗接种现场。
“这个工作跟我们查验护照还挺像的,都是证件录入。”陈斌边录入接种疫苗人员的信息边玩笑着说道。有着15年录入经验的他,熟练地拿起了居民的证件,核对、录入、取号、打印一气呵成,工作效率之快让一旁的工作人员都连连称赞。每次有人替班后,陈斌也顾不上去调整休息,紧接着前往接种入口的支援点协助组员维护现场秩序,并对每名市民提出的问题都给予耐心的解答,一天9个小时工作下来,虽然嗓子已经有些沙哑,但陈斌的工作情绪却依旧十分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