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武力最高强者关羽、张飞之勇( 二 )


三、关羽力写神勇
「飞亚于羽」,明史者莫不知之 。虽同是以他国注记为蓝本,而相对于张飞,他国理当更熟知关羽,随之陈寿可记亦相对偏颇,是以本文叙关羽行事亦不敢怠慢 。详于本传者,⑦公最值得称道莫过于其击刺之才,搴旗之效,所谓「万*之中取敌上将」者 。
《关羽传》曰: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
东汉割据,数袁绍最强,兵马最盛 。⑧幽州突骑,冀州强弩,皆天下精兵 。国家赡核,四方有事,未尝不取办於二州 。并凉强勇,土地接胡,晓习羌斗,亦战阵之利刃 。*渡前夕,绍已坐拥幽并青冀四州之地,且略得凉州骁部 。及进击白马,先锋之师,自当投其精锐 。强兵悍将,方战未决,颜良之名已威震魏营,⑨咸称其勇,又诚非等闲辈 。遂迫曹操身躬身率伐,求胜于险,以当之辙 。
初,关羽屈身曹营而无久留之意,魏武早有知晓,羽曰「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位将*行职而言,立功莫过于指挥*队,斩敌首级 。然关羽不过一名暂寄降将,并无*队,纵下邳之败后仍有少数亲兵,亦难于曹、袁两战争之中左右 。其可调配之*队,抵多为曹家暂时益给,而指挥他人士兵敌,未见得是自身功劳,故临阵斩敌将,力胜局部,为归刘心切之关羽所欲甚 。颜良绍之名将,使关羽亲斩之可称立效曹家耳,比发白马之役,操以羽为先锋,遇此良机,羽亦当极力寻觅颜良所在,且不望借他之兵胜任 。然则关羽名虽先锋,领*之将,而实乃一勇骑而已 。
国人叙史,抵多略于*事,三国志尤甚 。陈寿行文以简略称,一词多用屡见不鲜,或以人名指代一*,又或本义 。比其写「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之*事,随即调转笔锋,以一「望」字孤立关某,更有「策马」倾向于描述个人之词,意在彰显关羽一人壮行,虚实之屡变,读者亦当思思 。
「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说文》曰:「刺,直伤也 。」,古代汉语,字多歧义,世有庸人窥其多义,而以「刺」字与实际爽,云羽于万众之中暗颜良,此语既云暗,又云居万众之中,前后矛盾,舍本求末,荒天下之大谬,稍解文词风格者到眼自口辨,无俟考据 。常云流言止于智者,是语亦然 。
盖闻人物载于史,据其行然后许其名,大行而受大名,细行而受细名,故史文内,人之名犹如树之影,人名勇则人勇矣,人名智则人智矣 。幽并青冀猛将武士,俱为绍所悉用,四州之土而为绍之三*,能勇冠此三*者,非人间骁将莫能当,三分之初有几何哉,而羽视其瓮中之鳖,手到拿来,神勇如此,三国能出其右焉?关羽之刺颜良,行无师古,自得纵横,而律天下后世为武者,马首瞻之,陈有萧摩诃,宋有薛安都,此为一极耳 。嗟呼,舟随水涨,波随潮生,关某使勇冠绍北之武人一生殆能作衬托物,又称一极 。二极为一,相得益彰也 。陈寿以文字刻描出一幅绝代肖画,使「斩其首还」四字,将关羽之胜利孤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跃现于史文 。趣围而取,取而复返,出入不疑,进退雍容,陷身万众中,而所向无敌者,更使斩良一行,锦上添花 。
「绍诸将莫能当者」既云绍将而不云良将,则不能当羽者盖为袁绍所遣攻白马郭图、淳于琼诸将 。郭图、淳于琼辈各为领*,自有所督,时临大战而位颜良麾盖左右,必有其由 。「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世说有称曹*离白马十余里时,颜良乃识声东击西之计,于是大惊,或谓曹操兵临白马,颜良仍困于调集士兵,准备迎战,此中谬传,应止矣 。「大惊」与「来逆战」,以分别介绍主语「良」之「心情」及「动作」,其并列谓语,而无连词示其有递进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