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与保护江豚,关于江豚的传奇故事( 二 )


雨下了一整夜,第二天清晨,大水依然没有退去,江面上异常安静 。泊在岸边的小船里的人还没有醒,岸上村庄里传来鸡鸣 。突然,江面的平静被打破了,哗啦哗啦的水声吵醒了船上的人们 。大家起身看向船舱外,几十头江豚在小船附近此起彼伏,或跃出水面,或长潜江底 。所有人都起床了,惟独那位风骨老者,再也没有醒来 。在静水流深的湘江边,走完他“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一生,时年五十九岁 。
不几日,大水退去,江豚与渔舟客船相伴,如往常一样往来于湘江与洞庭 。
(二)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的一天,洞庭湖边来了一个叫CharlesM.Hoy的美国少年 。霍伊是跟着传教士父亲来到岳阳的,只有17岁 。
因为看到洞庭湖里的水鸟很多,他准备去湖里打野鸭 。上了小船后,就朝城陵矶附近划去 。
湖风拂面,清新宜人 。古老的中国,对于这个异域少年充满诱惑,一切都是新鲜的 。就在准备瞄准野鸭的时候,小船前方的湖面泛起大片水花,一群“大鱼”翻滚而过 。霍伊转而瞄向了“大鱼”,等把射中的“大鱼”拖上小船,他吃了一惊:整个身体足有两米多长,灰蓝色的脊背,乳白的腹部,头顶上有呼吸孔,嘴巴狭长而突出 。
“他的父母亲为这个奇怪的猎物拍了照片,由于太大,便锯下了它的头和颈制成标本,并将标本运回美国,送到华盛顿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 。美国哺乳动物学家米勒看到霍伊采自中国的这个标本,如获至宝,立即着手进行研究 。他从完整的头骨标本上鉴别出,这是一种还没有人报道过的新物种,是一种珍稀的淡水豚类 。1918年,他在史密思研究系列文集发表了自己的研究论文《来自中国的一个淡水豚新种》 。霍伊采集的这个标本,成为了白豚的模式标本,洞庭湖也被记录为模式产地 。”(引自《白暨豚:水中传说》罗晓) 。白暨豚这个名字,也是来自于霍伊对岳阳地区方言发音的记载 。
这一年,人类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2500万年前由太平洋迁徙至长江的白暨豚,还没有受到太多打扰 。
(三)
公元2011年,中元节,天气闷热,没有风,天色擦黑,晚霞还没有退尽,一群人行色匆忙,聚集到了武汉珞瑜路上的“水神客舍”,他们为了同一件事而来 。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去了水生生物研究所 。一行人带着朝圣的心情,默默地围着水池,池子里是人工饲喂的6头江豚 。大家大气不敢出,生怕影响了池中生物,它们在野生环境中已经难得一见 。豚馆的背后是一间陈列室,放着众多的江豚骨架与器官标本 。
看完人工喂养的江豚,大家直奔岳阳,在当年霍伊捕获白暨豚标本的地方一路行船,寻找野生的江豚,一个多小时的水上行程,仅有几个人看了惊鸿一瞥 。大部分人看到的只是穿梭如织、庞然硕大的运沙船 。从码头上岸后直接上车,接着奔向长沙 。等夜色完全笼罩,车开进了灯红酒绿,娱乐至上的市区 。
又是一夜过去,天亮后湘江边浑然气派的杜甫江阁上,更多的人聚集过来,对着镜头与话筒说:留住江豚的微笑 。
当年湘江边的风骨老者,应该不知有此江阁 。江阁下,钓竿成排,江豚已不知所踪 。
链接――
江豚,又叫作江猪、乌忌、露脊鼠海豚,是鼠海豚科的一个物种 。该物种与其他海豚的最大区别的特征是它没有背鳍 。江豚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江豚主要食物是鱼,但亦会进食虾及鱿鱼 。由于各地有关江豚记录的数据太少,在世界保育联盟的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数据缺乏” 。在江豚的主要分布地长江,由于流域性污染严重,江豚数量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