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姓氏丛谈


潮汕姓氏丛谈

文章插图
潮汕姓氏丛谈【潮汕姓氏丛谈】潮汕先民大部来自河南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有2000多个姓氏的根源在黄河之滨的河南省 。潮汕先民在历史上曾进行过几次民族大迁徙 。他们由北向南,跨黄河,过长江,经福建入潮,遂在潮汕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创基立业 。这几次大迁徙分别是:晋永嘉年间,晋室内乱,中原地区战争不断,外族乘机入侵,士族及平民百姓为躲避战乱南迁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漳潮间发生少数民族骚乱 。朝廷先派陈政,后陈政之子陈元光继任,率府兵二批5600名计58姓南下平乱及处理善后事宜并落籍潮州、漳州 。这批府兵大部分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县 。唐末五代初,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聚众起兵,征战南下,入据福建,他的部下大部分也是河南光州籍人 。王潮自任福建观察使,后其弟王审知继位 。王潮、王审知部将部卒在当地安家 。潮汕先贤王大宝,便是王审知直系裔孙 。现今潮汕王氏,大部分是王潮、王审知之后 。唐末发生黄巢农民起义,战火遍及黄河、长江南北 。人民为避战乱,也纷纷迁入当时较为安定的福建、潮州地区居住 。如饶平、澄海张氏中的一部分,其先祖张道宗便是在这个时期迁徙入潮的,潮州前八贤之一的张夔,便是其八世裔孙 。
随后,北宋末年、南宋末年及元末、明末的迁入移民除部分因官落籍潮州外,其他多已避乱难民为主,这部分移民极大地促成了潮州府的县邑扩容,从潮州三阳分拆至潮州八邑,又因这几个时期的移民绝大多数来自福建莆田,故有“潮汕人,莆田祖”之说 。
基本介绍中文名:潮汕姓氏
分布区域:潮州八邑、海内外潮人聚居地
主要姓氏:陈林黄吴郑李张王蔡刘杨许谢庄方
代表名人:李嘉诚 翁万达 饶宗颐 郑信
源地:多数来自福建莆田
民族:汉族-潮汕民系
语言:潮汕话/潮州话
迁入时间:南宋末年、元末、明末清初为主
概述“陈林蔡,天下得一半”我国是世界上姓氏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古籍记载是源于上古伏羲氏 。我国到底有多少个姓氏,有的资料说有6500多个,有的说有5600多个 。在历史的演变中,不少姓氏早已消亡,也不断有新姓产生 。现在我国流行的姓氏有3000多个 。就潮汕地区而言,澄海县有218个,潮阳有246个,庵埠一镇有姓氏154个 。这些姓氏中,其人数比例很不平衡 。不少姓氏人口总数不过几万几千几百,如澄海县,虽有姓氏218个,但一姓仅有一人的就有52个 。人数较多的姓占潮汕总人口的比重很大 。尤其是陈、林二姓,除饶平县外,在许多地方都是当地的主姓 。故潮汕有“陈林蔡,天下得一半”的俗谚 。揭阳则有“林半县”之说 。在澄海县的80万人口中,陈姓有15万以上 。潮阳有村落431个,以陈为主姓的村落有66个,林姓村落有55个 。这种情况跟福建、台湾、江西等南方各省相似,福建、台湾也有“陈林半天下”的说法 。这是潮汕姓氏的一个显着特点 。陈、林二姓,在全国的人数排列中,并不占首要位置 。排第一的是李姓 。第二是王姓,陈是第5位,林排在第16位 。由此可见,潮汕的姓氏源流跟福建、台湾有很深的渊源关係 。
潮汕姓氏丛谈

文章插图
潮汕百家姓先民大部分来自河南潮汕先民大部分来自河南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有2000多个姓氏的根源在黄河之滨的河南省 。潮汕先民在历史上曾进行过几次民族大迁徙 。他们由北向南,跨黄河,过长江,经福建入潮,遂在潮汕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创基立业 。这几次大迁徙分别是:晋永嘉年间,晋室内乱,中原地区战争不断,外族乘机入侵,士族及平民百姓为躲避战乱南迁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漳潮间发生少数民族骚乱 。朝廷先派陈政,后陈政之子陈元光继任,率府兵二批5600名计58姓南下平乱及处理善后事宜 。这批府兵大部分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县 。事态平息之后,按照朝廷的旨意,陈元光及其所部全部在漳潮地方安家,大多成为开潮始祖 。如饶平陈氏,多为陈元光派下后裔,潮汕许氏,多为陈元光部将许天正后裔,沈氏为陈元光部将沈勇后裔 。唐末五代初,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聚众起兵,征战南下,入据福建,他的部下大部分也是河南光州籍人 。王潮自任福建观察使,后其弟王审知继位 。王潮、王审知部将部卒在当地安家 。如着名侨领陈嘉庚,就自称其先祖自光州随王潮入闽 。潮汕先贤王大宝,便是王审知直系裔孙 。现今潮汕王氏,大部分是王潮、王审知之后 。唐末发生黄巢农民起义,战火遍及黄河、长江南北 。人民为避战乱,也纷纷迁入当时较为安定的福建、潮州地区居住 。如饶平、澄海张氏中的一部分,其先祖张道宗便是在这个时期迁徙入潮的,前八贤之一的张夔,便是其八世裔孙 。莆田——移民中转站由闽入潮的中原移民,大部分由福建省莆田县迁徙而来,一小部分经福建省宁化县石壁乡,还有一小部分经广东省南雄县的珠玑巷入粤(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移民,其先祖则大部分来自珠玑巷),莆田县、石壁乡、珠玑巷分布是广东潮汕、客家和广府先民最主要的移民中转站 。故在潮汕民间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先祖迁自莆田”,潮汕地区较晚开发的县邑潮阳(今潮阳区、潮南区、濠江区)、普宁和惠来更是如此 。说“先祖迁自莆田” 。除了表明莆田是一个重要的移民中转站,大批中原移民在莆田作短暂停留,而后再行迁徙入潮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历代来潮任官职者,其中不少是闽籍人 。因羡潮州山水风物人情,遂于致仕之后,不回原籍,而在潮州择地安居 。如宋代海阳县令陈坦和潮州知事丁允元 。陈坦是福建人,丁允元是常州人,两人相约在潮州定居 。现今潮州官塘、铁铺陈氏、深田丁氏,均是陈坦、丁允元后代 。潮阳在整个宋代共历22任县令,其中就有11位福建籍人 。明代历80任县令,有22位是闽籍人 。普宁明代共历25任县令,有7位是闽籍人 。饶平明代县令有49位,闽籍人16位 。澄海明代县令28位,闽籍人7位 。海阳县令54位,闽籍人19位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潮州在明代以前,朝廷派来此地任地方官的,闽籍人占了很大的比例 。在整个明代,这是朝廷有意识的组织措施 。一方面,朝廷採取“五百里内不得为官政策” 。本籍人不得在本地当官 。另一方面,又要派官吏适应当地风俗、气候和语言,福建当然是最合适的派官地 。还有一个原因,福建林氏开闽始祖林禄自晋代永嘉年间入闽开基以后,就以莆田为南方发祥地,在唐代和宋代,莆田林氏先后共有一门九兄弟登进士、任刺史,史称前九牧、后九牧 。九牧后代,很多散居潮州各地 。不单林姓,其他各姓闽籍潮州官吏,也有相当一部分落籍潮州 。潮州先民多迁自莆田,这是研究潮汕姓氏源流一个值得注意的课题 。潮汕百家姓样本取自潮汕三市本地户口,2002年数据:1、 陈,潮汕约152万人,全国约6500万人,排第5位;2、 林,潮汕约105万人,全国约1500万人,排第16位;3、 黄,潮汕约90万人,全国约2800万人,排第8位;4、 吴,潮汕约60万人,全国约2600万人,排第10位;5、 郑,潮汕约56万人,全国约1000万人,排第23位;6、 李,潮汕约54万人,全国约1亿人,排第1位;7、 张,潮汕约51万人,全国约9200万人,排第3位;8、 王,潮汕约43万人,全国约9800万人,排第2位;9、 蔡,潮汕约42万人,全国约600万人,排第44位;10、 刘,潮汕约37万人,全国约7000万人,排第4位;11、 杨,潮汕约36万人,全国约4200万人,排第6位;12、 许,潮汕约31万人,全国约700万人,排第35位;13、 谢,潮汕约26万人,全国约930万人,排第24位;14、 庄,潮汕约23万人,全国约120万人,排第138位;15、 方,潮汕约19万人,全国约470万人,排第62位;16、 郭,潮汕约19万人,全国约1500万人,排第18位;17、 周,潮汕约16万人,全国约2900万人,排第9位; 18、 曾,潮汕约15万人,全国约650万人,排第38位;19、 洪,潮汕约14万人,全国约210万人,排第107位;20、 余,潮汕约14万人,全国约530万人,排第15位;21、 邱,潮汕约13万人,全国约350万人,排第77位;22、 马,潮汕约13万人,全国约1300万人,排第19位;23、 朱,潮汕约13万人,全国约1640万人,排第14位;24、 赖,潮汕约12万人,全国约250万人,排第98位;25、 萧,潮汕约11万人,全国约770万人,排第30位;26、 詹,潮汕约11万人,全国约65万人,排第152位;27、 廖,潮汕约11万人,全国约440万人,排第66位;28、 姚,潮汕约11万人,全国约455万人,排第64位;29、 江,潮汕约10万人,全国约340万人,排第79位;30、 罗,潮汕约10万人,全国约1100万人,排第20位;31、 苏,潮汕约10万人,全国约610万人,排第41位;32、 卢,潮汕约10万人,全国约600万人,排第42位;33、 钟,潮汕约9万人,全国约500万人,排第56位;34、 叶,潮汕约9万人,全国约550万人,排第49位;35、 温,潮汕约9万人,全国约180万人,排第114位;36、 徐,潮汕约9万人,全国约2000万人,排第11位;37、 沈,潮汕约8万人,全国约650万人,排第37位;38、 胡,潮汕约8万人,全国约1600万人,排第13位;39、 翁,潮汕约7.5万人,全国约78万人,排第177位;40、 潘,潮汕约7.5万人,全国约500万人,排第52位;41、 彭,潮汕约7.4万人,全国约630万人,排第39位;42、 孙,潮汕约7万人,全国约2000万人,排第12位;43、 何,潮汕约6.8万人,全国约1500万人,排第17位;44、 杜,潮汕约6.3万人,全国约520万人,排第53位;45、 赵,潮汕约6.3万人,全国约2980万人,排第7位;46、 魏,潮汕约6万人,全国约585万人,排第45位;47、 邓,潮汕约5.5万人,全国约700万人,排第34位;48、 高,潮汕约5.4万人,全国约1500万人,排第15位;49、 纪,潮汕约5.2万人,全国约95万人,排第157位;50、 柯,潮汕约5万人,全国约65万人,排第188位;51、 吕,潮汕约4.5万人,全国约600万人,排第40位;52、 连,潮汕约4万人,全国约38万人,排第239位;53、 唐,潮汕约3.7万人,全国约850万人,排第26位;54、 佘,潮汕约3.6万人,全国约10万人,排第500位;55、 倪,潮汕约3.6万人,全国约180万人,排第111位;56、 韦,潮汕约3.6万人,全国约145万人,排第122位;57、 丁,潮汕约3.6万人,全国约550万人,排第47位; 58、 袁,潮汕约3.5万人,全国约700万人,排第33位;59、 文,潮汕约3.3万人,全国约220万人,排第100位;60、 陆,潮汕约3.3万人,全国约400万人,排第70位;61、 侯,潮汕约3.2万人,全国约330万人,排第82位;62、 欧,潮汕约3.2万人,全国约80万人,排第161位;63、 颜,潮汕约3万人,全国约195万人,排第110位;64、 章,潮汕约2.9万人,全国约150万人,排第118位;65、 邹,潮汕约2.8万人,全国约430万人,排第67位;66、 蓝,潮汕约2.7万人,全国约26万人,排第260位;67、 梁,潮汕约2.6万人,全国约1100万人,排第21位;68、 冯,潮汕约2.5万人,全国约830万人,排第27位;69、 邢,潮汕约2.4万人,全国约130万人,排第131位;70、 辜,潮汕约2.3万人,全国约55万人,排第201位;71、 麦,潮汕约2.3万人,全国约13万人,排第300位;72、 官,潮汕约2.3万人,全国约26万人,排第274位;73、 韩,潮汕约2.3万人,全国约880万人,排第25位;74、 戴,潮汕约2.2万人,全国约510万人,排第54位;75、 范,潮汕约2万人,全国约470万人,排第61位;76、 汤,潮汕约2万人,全国约250万人,排第90位;77、 池,潮汕约2万人,全国约40万人,排第210位;78、 卓,潮汕约1.9万人,全国约33万人,排第256位;79、 傅,潮汕约1.9万人,全国约660万人,排第36位80、 金,潮汕约1.8万人,全国约400万人,排第69位;81、 房,潮汕约1.8万人,全国约52万人,排第199位;82、 夏,潮汕约1.8万人,全国约508万人,排第55位;83、 田,潮汕约1.8万人,全国约500万人,排第58位;84、 秦,潮汕约1.8万人,全国约340万人,排第78位;85、 巫,潮汕约1.7万人,全国约26万人,排第283位;86、 严,潮汕约1.6万人,全国约180万人,排第112位;87、 宋,潮汕约1.6万人,全国约1050万人,排第22位;88、 游,潮汕约1.6万人,全国约83万人,排第166位;89、 薛,潮汕约1.6万人,全国约550万人,排第48位;90、 史,潮汕约1.4万人,全国约320万人,排第80位;91、 施,潮汕约1.3万人,全国约210万人,排第105位;92、 石,潮汕约1.3万人,全国约450万人,排第63位;93、 程,潮汕约1.2万人,全国约740万人,排第31位;94、 曹,潮汕约1.2万人,全国约750万人,排?2位;95、 柳,潮汕约1.1万人,全国约130万人,排第130位;96、 贝,潮汕约1.1万人,全国约13万人,排第300位;97、 辛,潮汕约1.1万人,全国约120万人,排第139位; 98、 汪,潮汕约1万人,全国约490万人,排第57位;99、 董,潮汕约1万人,全国约800万人,排第29位;100、 古,潮汕约1万人,全国约48万人,排第208位 。部分姓氏入潮情况李姓有17路分支在潮汕开基创村.其中由福建省迁入的有15支,分别是:莆田县(6)的李综、李仲昌、李笃斋、李明山、李涵江?、建阳县(1)的李子昌、同安县(2)的李元善、李谨朴,上杭县(1)李充宇,平和县(1)的李盈春、漳州府(1)的李平田,另有李月波、李荣彩/李德川、李文政等3支未知县邑;浙江省迁入的有1支,即钱塘县的李宗兴;广东省内迁入的有1支,即梅县的李发祥 。最早迁入者为福建莆田人李综,于后汉乾祐年间(948—950)游学来潮并于潮州城内定居 。杨姓入潮繁衍的杨姓主要有8支,分别是1.杨博士,漳州人,南宋入潮,潮安、澄海、大埔杨氏开基祖;2.杨正实,元人,生于陕西华阴,曾任江浙行省广信路正议大夫;3.杨庸道,福建莆田人,元至正二十六年生于梅县攀桂坊,明初随兄入潮,后兄弟二人分别繁衍于今丰顺和普宁、惠来、潮阳,庸道系以今普宁市石桥头为盛;4.杨清泉,福建人,明末迁入今潮阳和平5.杨莲池,福建平和人,明嘉靖年间(1522-1566)迁入潮阳穀饶6.杨元斋,大埔县人,明末迁入潮阳峡山都港头杨厝巷,后世有迁往谷饶者7.杨进源、旺源兄弟,梅县人,明末迁入潮阳县城郊8.杨作霖,明人,由梅县入揭,系唐朝谏议大夫、潮阳郡太守杨云岫22世孙,杨云岫后世繁衍于梅县、揭阳等地,杨作霖属一大支系 。方姓主要有四支在潮汕蕃衍流布 。1.方瑶,莆田人,宋建中靖国(1101)隐君子,繁衍于普宁洪阳和潮阳县等地,称洪阳濂溪派系 。2.方动,莆田刺桐巷人,南宋绍兴年间(约1150),随兄方渐(海阳县尉)来潮为官,后落籍潮安仙庭,子孙繁衍于潮安、潮州、普宁涂洋、澄海、汕头、丰顺等地 。称潮安仙庭派系 。3.方骥之,莆田人,宋代淳熙十年(1183)授潮阳县丞,后在赴东莞上任途中突遇盗寇而不幸逝世 。因无钱护柩归里,只得就地安葬 。其子遂就近择地而居,落籍于潮阳丰欢乡之惠来 。主要繁衍于惠来、潮阳沙陇 。4.方真,莆田人,南宋理宗六年(1233),为避战乱由福建莆田涵江入揭,繁衍于今揭东、潮安等地,称呼揭东登岗涵涛方氏派系 。5.除上述四支主要流派之外,还有登岗镇方坑村开基祖方桃溪,莆田人,于南宋年间迁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