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东线的丝路重镇——吐鲁番,历史遗迹、自然风光让人过目难忘 吐鲁番是中国之最( 二 )


到了收获的季节,每年的8月前后一串串沉甸甸的晶莹的葡萄在木架子上反射着阳光,覆盖了整个山谷 。人们用歌舞来庆祝收获,这里就是几乎成为吐鲁番的代名词的旅游胜地——葡萄沟 。其实,吐鲁番人这样种植葡萄及其他瓜果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这里的葡萄甘甜清香且品种很多,马奶子、红黑葡萄、蔗早晶、无核葡萄、玫瑰香都是上好的葡萄品种 。尤其是无核白葡萄、含糖量在20%—24%,居世界之冠 。这里还是避暑胜地 。那数不尽的葡萄藤爬在水泥砌成的架子上,构成的长廊,遮蔽了烈日,身处在葡萄藤的庇护之下,感觉清凉舒适 。
王洛宾音乐艺术馆王洛宾音乐艺术馆修建在新疆吐鲁番市葡萄沟中心游乐园,2000年6月建成 。艺术馆真实全面展示王洛宾的艺术生涯,馆内陈列着百余幅历史图片和大量珍贵的文物资料,翔实地向游客介绍王洛宾先生六十余年音乐成就和鲜为人知的故事 。
大馕坑葡萄沟达瓦孜民俗风情园有世界第一大馕坑,这个馕坑使用火焰山的泥土制成,泥土中含有盐和麦草,整个馕坑高8米、直径10米,可同时烤1匹骆驼、2头牛和10只羊 。含盐的火焰山土壤使这里烤出的各类肉制品别有一番风味 。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水道工程 。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多条,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南疆的皮山、库车和北疆的奇台、阜康等地 。其中吐鲁番盆地最多最集中,达1200多条,总长超过5000公里 。
坎儿井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蓄水池(也叫“涝坝”)四部分组成 。吐鲁番盆地北部的高山在春夏时节有大量雪水和雨水流下山谷,但都潜入了戈壁滩下 。于是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与饮用 。井水清凉无比,在干旱而炎热的吐鲁番,这成了上佳的饮料 。
坎儿井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余年前 。早在《史记》中便有提及,称为“井渠” 。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的,至今仍在使用 。
火焰山:吐鲁番的标志性景观维吾尔语称之为“克孜勒塔格”,意思是“红色的山” 。它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止吐鲁番桃儿沟,长98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 。
整个山体呈褐色和深红色,布满褶皱,如跳动的火焰 。如果你认为仅仅是因外形而被命名为火焰山”那就错了,因为身处山中,就真有被投入火焰中的感觉,夏季最热的时候山区气温有47℃,而太阳直射到的地方更高达80℃!日出或者日落时分,被映照成红色的山体和蒸腾的热气让其更像《西游记》里的那座火焰山 。目前火焰山前设立了以西游记为主题的人造景观,建有一根号称世界最大的电子温度计 。
虽然火焰山寸草不生,但山间众多的沟谷中却绿荫蔽日,瓜果飘香,清流潺潺,风光旖旎,成为离世清修的好地方,高昌大部分石窟遗址都分布在火焰山中,几乎每条沟谷中都有古刹、石窟和保持着维吾尔族古老传统的小村庄,著名的葡萄沟就是火焰山西段的一条狭长山谷 。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新疆境内不可不看的佛教石窟寺遗址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与突厥语中的两个意思,基本上概括了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维吾尔语是“山腰”,而突厥语为“装饰绘画” 。没错,柏孜克里克是开凿在火焰山中段木头沟河谷西岸的悬崖上的佛寺,寺内洞窟里的壁画曾让整个世界为之疯狂 。
唐朝时,它又叫“宁戎窟寺”,南北朝后期初建,历经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这里一直是高昌地区的佛教中心 。13世纪末,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后,佛教的地位受到冲击 。后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随之开始衰败,在激烈的宗教冲突中遭到毁坏,壁画人物的眼睛全部被凿掉 。20世纪初,壁画又屡遭俄、德、英、日等列强的盗窃破坏,千佛洞面目全非 。如今,余存的壁画与残存的佛座依然精美华丽,这里精美的壁画、古代文书等出土文物见证了吐鲁番作为丝绸之路佛教中心的一度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