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邑村( 二 )


大关邑村

文章插图
大关邑村卫生所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4人,占人口总数的 0.92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790人,参合率82.1 %;享受低保513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镇)卫生院,村内拥有村生所2所,面积为14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4人,距离乡(镇)卫生院2公里 。全村建有公厕16个,村内设定定点垃圾清运桶160只,村内主干道基本埋设生活废水排放管道 。卫生所文化教育1、教育场所和教育措施我村建有国小一所,学校占地面积93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297平方米,拥有教师41人,在校学生634人(其中:本村学生545人、寄读生89人),距离镇中学2公里 。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952 人,其中小学生545人,中学生407 人 。村内教育事业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不让任何一个儿童失学 。同时加大村内国小的硬体投入,建设多媒体教室为学校配置电脑16台,建设阶梯教室等 。每年安排专项教育经费,鼓励大学入学对考取大学的学生进行奖励其中:本科生奖励1500元,专科生奖励1000元,个别考取研究生的奖励5000元 。对个别考取大学而家庭困难的学生採取村委会和村民小组两级进行补助,解决困难学生入学问题 。争取不让任何一个大学生失学 。
大关邑村

文章插图
大关邑村学校2、文化娱乐场所和业余文艺队伍建设全村建有图书室4个,篮球场2个、业余文娱宣传队9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我村文艺工作由分管领导负责抓,对比较成熟的文艺队伍进行活动经费补助 。村民经常自发性在业余时间进行舞蹈排练,节假日进行演出 。并经常参加各级各部门组织的文艺汇演并多次获奖 。教学楼人文地理我大关邑村委会是大理市下关镇的一个行政村,村委会由大关邑、小关邑、大展屯3个自然村组成,下设10个村民小组 。西环线、滇藏公路(214国道)、大丽公路、兴盛路平行穿过本村腹地 。万花路、景观大道、纵向东西贯穿村心 。是滇西交通枢纽的重要地带,区位优势明显 。大关邑村上依苍山,下靠洱海,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西洱河畔 。大关邑是个十分美好的家园,古往今来一直都很引人注目,早在公元前109年(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就是叶榆县的重要村落之一 。
大关邑村

文章插图
大关邑村人文地理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有众多的文化古蹟,如有八村祭祀的本主庙"宝林寺"、大关邑村民众祭祀的本主"张乐进求",大展屯还有金家堆"东汉墓"、"周氏宗祠"、"段氏宗祠"、"张氏宗祠"、六姓寺、杨家祠、锁水阁、"小关邑清真寺"等一批文物,风情民俗独具特色 。唐后晋二年(937)大关邑(大展屯清平村)开始住有姓段的人家,在明朝洪武五年(1372)大关邑、小关邑、大展屯三个自然村形成了完整的村落 。由于历史的沿革,大关邑村委会形成了白族、回族、汉族汇居的特点,多元文化同步发展 。婚丧嫁娶独具一格,有汉、回、白三个民族风俗同时存在 。在文化娱乐中逐步由村民自行组织和积极参与成立了"洞经古乐队"、"耍龙对"、"舞狮队"、"金花舞蹈队"等一大批民众文化娱乐组织 。村内建有文化站、图书室和健身篮球场等公益性设施 。在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大关邑的文化发展会更加灿烂,大关邑的明天会更美好 。戏台新农村建设大关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作为发展的契机,做好长期规划,以本村实际为出发点,主抓以下建设:1、加大公益设施的投入,逐步落实道路硬化、绿化、四旁植树工作及雨水、污水规範埋管排放工作,落实固体垃圾入桶定期清运工作,以切实保证村容整洁 。计画五年内每年投入300万元资金,基本落实村内公益设施建设 。2、逐步实施各自然村红白理事综合楼、文化娱乐场所的建设,使村内婚丧嫁娶向文明、节俭的方向发展 。计画五年内每年投入200万元资金落实文明场所建设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好集体代征安置用地开办经济项目力争使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15% 。4、在下关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继续落实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理财制度和资金审核制度,村内大事必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日常事务由村两委切实负责制度等各项制度 。规範和完善各项制度的建设 。奶牛养殖发展重点大关邑村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征地遗留问题和拆迁遗留问题较多;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困难;各项建设项目资金紧缺,报批困难;社员宅基地规划困难,社员建房规划报批困难;社员建房职能部门参与控制不能及时到位,规範建设存在一定的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