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 上善若水( 二 )


汉语成语 上善若水

文章插图
上善若水《孔子家语·三恕》:“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对曰:“‘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 。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邑必循其理,此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洁,此似善化也 。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 。’”《荀子·宥坐》:“孔子观于东流之水 。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 。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 。主量必平,似法 。盈不求概,似正 。淖约微达,似察 。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 。其万折也必东,似志 。是故见大水必观焉 。’”处事哲学“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
汉语成语 上善若水

文章插图
胡德全书法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穀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
汉语成语 上善若水

文章插图
梅湘涵书法斗方 上善若水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穀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幺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 。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 。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 。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 。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 。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 。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 。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 。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水中的人生哲学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写过这幺一段话:“水,由于它的灿烂透明,它的淡青色的光辉而令人迷恋,水把周围的一切如画的反映出来,把这一切委曲的摇曳着,我们看到的水是第一流的写生家 。”的确,“水”在温柔而诗意的告诉你面对挫折面对不如意的心境,告诉你处世的大智慧 。明镜止水,波澜不兴的心境正如光滑透彻的镜子,可以映照世间的真相 。在透明的水面前,才知道什幺是纯粹,什幺是污浊,在清澈的心灵面前,才知道什幺是善,什幺是恶 。反观自身的缺点时,不用被动的反抗、挣扎,荡起涟漪的水,是缺乏洞察力的,会让自己迷失,会让自己痛苦,会让自己彷徨,不如主动的如水般去包容,去净化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肥皂水”的哲学》故事告诉我们要像水一样,换个方式看待问题,也许换来的是“柳暗花明” 。故事讲到;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年成为美国总统,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人虽长得很好,但工作中却常因粗心而出错 。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漂亮的小姐 。”这句话出自柯立芝口中,简直让女秘书受宠若惊 。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同样能把公文处理得像你一样漂亮的 。”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了 。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后,便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幺想出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髮师给人刮鬍子吗?他要先给人涂些肥皂水,为什幺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觉痛 。”上善若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好的德行就像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德,能够在众人都厌恶的环境中安居乐业,所以它就接近于道的境界 。安守着无人来争、与人无争的善地;心境如深渊一般清明宁静;行为因内心的祥和而对众生充满慈爱;言语因清静无为、不求名利而自然信义卓着;政治上也会因为无私无欲,不刻意追求有为之功而能因循自然地治理;在去除一切私心杂欲,求名取利好大喜功之心后,才能真正把所有的心力专注于办事,从而无所不通;行事也会看清真正应该发动的时机,而且善于把握时机 。正由于他不刻意地去争权夺利、争功钓名,所以他既没有来自内心的忧虑、忧郁,也没有来自外界的忧患、忧难 。“上善若水 。”最上乘的“善”就像水一样啊!前面我们说过,“善”是一个时空性的範畴 。它是“道”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一种套用——“德”的具体评价 。“德”是从“道”这个宇宙大规则中演化出来的 。在“道”层次上,没有“善”或“不善”的区别,但在“德”的层次上,不仅有“善”与“不善”的性质分别,而且还有“上善”、“中善”、“小善”的量化分别 。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德”,常见的如“天有天德,地有地德,春木德兴,夏火德兴,秋金德兴,冬水德兴 。四季之交土德兴 。”,再比如君主有“圣德”,“君子”有“仁德”,练武人讲“武德”,学艺人讲“艺德”,普通人讲“私德” 。那幺什幺是衡量这些“德”究竟是“善”还是“不善”,究竟是“上善”、“中善”还是“小善”呢?唯一的标準就是看它与“道”的符合程度 。符合就是“善”,符合得越多,就是“上善” 。水“德”为什幺是“上善”?就因为它“几于道”——非常接近“道” 。这个非常接近“道”的“水德”,究竟有些什幺具体“功德”呢?就是因为它“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德,能够在众人都厌恶的环境中安居乐业,也就是说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白求恩式的共产主义高风亮节啊!水是我们最熟悉的东西了,我们身体里四分之三都是水 。有关水的具体的例子是多到不可胜数的,老子就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讲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是老子对“水德”进一步展开了,而且把它与“人德”相比较了 。“居善地” 。水的特性是向下,这个特性是针对我们这个世界(地球)而言的 。因此,水一般都是一刻不停地、毫不犹豫的奔向那些低洼之处——世俗的人们最厌恶的地方,这是“水往低处流”,但人是要“人往高处走”的 。如果在人际交往中,大家都要往“高处”走,那就势必要“争”,轻则拳脚相加,头破血流,重则你死我活 。如果有人能注意放低身段,自居卑下,保持谦和的心态,那幺就是“不争”,“不争”就是“上善”的行为之一 。而“上善”是最符合“道”的,所以最终是占大便宜的 。所谓“吃亏是福,得便宜处失便宜”、“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回过头来再看水,儘管它不停地奔向低洼的地方,但是没有哪一刻停止过自身的升华(蒸发),最后它又以一种崭新的、更为纯净的形态遨游于蓝天,那就是白云——没有任何人可以居高临下地俯视它 。正所谓“一下一下又一下,一下下到深渊里 。自有老天不我欺,青云直上居九天 。”“心善渊” 。水的本质的清明宁静的,从来不受任何外来物的影响,它的物理化学性质极为稳定:无色、无味、透明 。它在急速运行时可以混杂夹带着泥沙砾石,但一停下来,就慢慢澄清了,回到了它本来的面目 。它可以包容很多的无机盐和矿物质,但当它升华(蒸发)的时候,它又回到了本身的纯净 。我们做人,能象那样始终不被环境所迷惑吗?始终保持住清明宁静的本心吗?能不改变天然的本性和善良的初衷吗?“与善仁” 。水对任何物体都是很“仁爱”的,瓦砾和宝玉都可以跟着它一起去旅行,它绝对不会厚此薄彼 。参天的大树和卑微的小草它都愿意去滋润,既不趋炎附势,也不故作清高 。“言善信” 。水的声音是天地间最美妙的声音,也是最变化莫测的声音,但是每种声音都符合它的身份 。它可以是春雨式的“润物细无声”,可以是小溪的“潺潺”,可以是河流的“哗哗”,可以是大海的呼啸,听其声可知其形,这就是“信” 。内外一致,表里如一,既不虚张声势,也不矫情伪饰 。“政善治” 。水完全根据“道”的原则和具体地理环境来决定它要走的路,无论东西南北,无论直行蜿蜒,它都依据地势而为,绝对没有什幺主观上想要去的地方 。它只有一个大方向,奔向低洼,不考虑气派和面子的问题,宽可以数十里,窄可以几米,可以在地上走,也可以在地下走,甚至不考虑最终是奔向大海还是奔向沙漠,绝不会自动自发地去趋吉避凶 。水执行的是真正的“无为之治” 。“事善能” 。水的功能是最多的 。它可以滋润,可以溶解,可以清洗、可以沖刷 。可以是一滴救命的“甘露”,也可以“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它不会去计较是不是主角,有多少收益,吸引多少眼球,人气指数有多高,能不能评个院士博导教授之类的,它只是默默地勤奋地敬业地工作 。但是,哪里可以完全离开水呢?可以说这世间的绝大多数工作如果没有水的参与,根本是不可能办成的 。“动善时 。”水又是最善于等待时机来发动的 。春天万物复甦、萌生,需要一定的水,它就来了;夏天万物生长壮大,需要大量的水,夏季的雨水也四季最多的;秋天万物气息收敛,生机转入种子,相应降水就开始少;冬天万物闭藏,生机封固于内,就基本上不怎幺降水,即使降水也不流动(雪),留待来春地气回暖、万物复甦时再用 。“夫唯不争,故无尤 。”因为“不争”,所以“无尤” 。“不争”就是“为无为”,依据“道”来“为无为”需要“争”吗?“争”,现代社会所最提倡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究竟有多少合理性?“争”说到头,又是“争”的什幺呢?要理解什幺叫“无为而无不为”,什幺叫“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看看水吧 。只有象水这样去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爱情、对待事业、对待家庭、对待师长、对待同事、对待朋友、对待家人、对待人生的所要面对的一切,才能既没有来自内心的忧虑和忧郁,也没有来自外界的忧患和忧难,这才是我们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成语浅释水,清净柔和,滋养着天地万物,故曰上善若水 。其德至善至纯,常为君子所悦,又曰智者乐水 。「静水照大千」,清静湖面,犹如一面镜子,照映景物,一览无遗 。宁静中,我们看见了湖光倒影,美若仙境;清澈中,巨细靡遗,反应出大自然的景象,是如此清泰、宁静、平和 。从中我们体会了,唯有内心的清静,才能洞悉天下的事理 。山泉,清爽甘甜,净洁透明,在山则清,毫无杂质,令人品来畅快无比 。而烦恼、杂念,犹如出山之水,污浊不清,常染心灵源头的净洁 。故需去除内心的污垢,才能洗心易行,显露心地本有的清静,从而品味到人生的甘美真味 。水性柔顺而往下,意味着自居卑下,如那谦谦君子,恭敬有礼,仁义有德 。故夫子赞水曰:「其流卑下倨邑,必修其理 。」虽然姿势低下,却遵循其应有渠道,始终不变其行,终入大海 。水,又如君子不器 。大者气势磅礴,如瀑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融入山川,滋养大地 。小者,滴水能穿石,恰如坚持不懈的恆心,能突破一切艰难 。生活中,一瓢饮,能解乾渴;品茗一盅,去疲除忧;酷热难挨,沖凉解暑;又能涤尽污垢,常保环境清洁……似君子之德风,被覆世间角落,能随缘教化,广利社会 。其仁慈博爱,平等无私的特质,更显其至善的美德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河海因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博大深广 。意涵着宽广的胸怀,需有过人的包容器量,不论善恶美丑均能含藏其中,方能成其伟大的气度,顶立于天地中 。逝者如斯,不捨昼夜 。奔腾的流水,一去不复返 。人生的青春何尝不像流水 。蓦然回首,不意老眼昏花,已入晚境 。怎能不慨叹珍惜光阴的重要呢?此刻应当惜福惜缘,力尽孝道,在相聚时光里,好好奉侍双亲,善待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