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洪亮|兖州区人民医院优秀青年医师,让青春在新时代“赶考”路上闪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褚思雨 易雪 通讯员 张德君 董体
钟南山院士说过:“学医可能是你偶然的选择,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对待它。”在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有这样一批优秀医师,他们始终用一颗至善至美的仁心去服务患者,用一颗慎终如始的恒心去钻研业务。医路漫漫,时光荏苒,恰逢8月19日中国医师节,让我们走进这群青年医生,感受他们温暖向上的力量。
急诊内科主任 主治医师 孙鹏飞
足够敏锐,才能救生命于瞬间
“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党员,患者的生命安全重于一切,每当有需要,我肯定第一个上!”年仅34岁的孙鹏飞,是兖州区人民医院比较年轻的科主任。与他交谈,让人感受到了一份成熟与稳重。孙鹏飞笑着说,这大约是在急诊科磨砺10年后的一项“特质”。在一次次与死神的“拉锯战”中,他也变得越来越镇定。

冯洪亮|兖州区人民医院优秀青年医师,让青春在新时代“赶考”路上闪光
文章插图
“急诊科的工作虽然平凡、辛苦、紧张,但是非常重要。”多年的急诊救治经历让孙鹏飞意识到,一名合格的急诊科医生需要的不仅是广博的知识面和快速的反应力,更要有敏锐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救生命于瞬间。在他看来,面对一些患者或家属焦灼的情绪时,还更加需要耐心细致的沟通,而这也是急诊一线工作的特殊之处。
当每一次抢救床轮子接触地面的急促声在急诊大厅响起,都意味着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即将开启。“身为医者,我们不仅要治疗患者躯体上的疾病,还要学会抚慰受伤的心灵。”对身处这一场场“战斗”中心的孙鹏飞来说,每一次和同事协力从“死神”手里把患者的生命抢救回来,他都觉得无比幸福,充实有意义。
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副主任 主治医师 王涛
竭力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说到重症监护室,不少人都望而生畏,这既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是患者活下来的最后希望。每个工作日王涛都会早早来到医院,准备交接班和查房,而一班的工作时间往往是28小时,即使遇到休息日,他也是随时待命,因为一个电话响起可能就涉及一个人的生死。

冯洪亮|兖州区人民医院优秀青年医师,让青春在新时代“赶考”路上闪光
文章插图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虽然病症各不相同,但又有着共同点:病情严重。“患者的病情是随时变化的,因此要求我们对患者的判断要精确到分秒。”王涛说,在这个病房,每天随时都可能出现紧急情况,医生要快速反应,紧急施救。“在治疗患者的同时,更要安抚家属那颗焦急的心。家属的恐惧往往来源于不知道重症监护室内发生了什么,将进入这里的概念等同于生命即将终结。”
为了让家属宽心,王涛微信上留有不少患者家属的联系方式,每天都会和他们说一说患者的情况。在他看来,家属和医生是共同作战的战友,家属充分的信任更能让医生放开手脚和“死神”搏斗。
“辛劳和忙碌是这个行业的代名词,职业让我收获很多爱岗奉献的价值和幸福。对每一个患者不抛弃、不放弃,看着他们病情改善、开始新的人生,这种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王涛坦言,15年的从医之路,让他更加懂得在死神面前奋力一搏的意义。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冯洪亮
当医生是技术活,但首先是良心活
【 冯洪亮|兖州区人民医院优秀青年医师,让青春在新时代“赶考”路上闪光】“医者仁心 情似亲人”“医术精湛传四方 医德高尚暖人心”“德艺双馨 医术精湛”……在兖州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医生办公室,悬挂在墙上的一面面锦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而冯洪亮的办公室里更是如此,这些锦旗的背后,是一个个暖心的医患故事,传递着患者与家属对他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