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的15位太上皇( 五 )


综观中国历史上太上皇帝的出现,多半是有各种原因,不得已而为之 。有的是老*,如吕光、唐顺宗、宋光宗等;有的淡泊政务,如后魏献文帝;有的是迫于形势,如北齐武成帝、唐高祖、宋徽宗等;有的是他人擅立只好默认,如唐玄宗、明英宗等 。真正发于诚心而内禅的,只有唐睿宗、宋高宗、宋孝宗、清高宗四人 。所以,宋人洪迈对唐睿宗、宋高宗、宋孝宗大加褒奖,称他们“与尧舜合其德”《容斋续笔》卷11《唐帝称太上皇》 。。清人赵翼赞扬清高宗为“真开辟以来所未见”《二十二史札记》卷13《太上皇帝》 。。可见,皇权以内禅的形式转移,是受到封建文人大加表彰的 。而在我们看来,它多多少少是对皇位终身制的一种突破,因而不能不认为它带有一点积极因素,尽管这点积极因素微乎其微 。此其一 。
其二,退居太上皇帝位者,大致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再过问朝政;一种是继续过问朝政 。不再过问朝政的,像唐睿宗李旦那样,“自今后*国刑政,一事以上,并取皇帝处分”者,如凤毛麟角 。换言之,真正高居无为,颐养天年者,不是很多 。而继续过问朝政的,又有程度上的差别 。多数情况是太上皇帝听大事,皇帝听小事 。皇帝要五日一朝太上皇帝,建立请示汇报制度 。少数情况是太上皇帝事必躬亲,独揽朝纲,如清高宗 。还有的太上皇与皇帝共同执政,如宋孝宗之与宋光宗 。一般说来,太上皇听大事,皇帝听小事,似不宜一概否定 。但像清高宗那样,搞得嘉庆帝“不欲事事”,说:“惟皇爷处分,朕何敢与焉!”实际上把嗣皇帝置于傀儡的地位,这恐怕就不好溢美了 。
其三,太上皇帝的分布,北朝五人、唐朝四人、南宋四人、明朝一人、清朝一人,总计15人 。这在中国历史上332个皇帝中,毕竟是少数 。但它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却值得研究者重视 。笔者以为,它是专制主义条件下,皇位终身制的一种补充形式 。尽管如此,内禅总比屡见不鲜的宫廷政变要好 。
【细数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的15位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