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陈汤是因何事说出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二 )


汉*组成六个编队,兵分两路 。甘延寿率三个编队由北道,向赤谷城进*(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伊什提克) 。陈汤率三个编队出南道,翻越帕米尔地区,向郅支城进* 。
这里是郅支匈奴的都城,防守严密,城墙坚固 。郅支主城用土筑就,城外还有两重木城 。匈奴数百人披甲乘城,城下百余骑兵往来驰骋,步兵百余人夹门而立,十分轻视汉* 。汉*弩箭一阵急射,将城外步、骑兵驱入城,然后鸣鼓为号,四面围城,持大盾者在前,持戟弩者在后,仰射城上 。匈奴兵下土城,凭借木城发箭,射*射伤不少汉兵 。汉兵以柴草烧木城,并射*欲冲出重围的数百名匈奴骑兵 。
郅支单于呼屠吾斯见形势危急,亲率大小王后数十名登上土城守御,旋因*中箭而下土城 。半夜后,两重木城均被烧毁,匈奴兵复上土城 。其时,前来援助匈奴的康居万余骑兵分作十余部,在城周围与匈奴兵呼声相应,并多次冲击汉*营垒 。黎明,汉*鼓声动地,攻破土城 。康居兵退走 。单于领百余人避入内城,旋即内城告破 。汉*斩呼屠吾斯及其王后太子、王以下1500余人,俘获千余人,取得“郅支大捷” 。
在郅支之战中,汉*虽然是攻城方,但伤亡比例比匈奴小得多,陈汤认为:汉兵可“以一当五” 。一个汉兵的战斗力相当于五个匈奴兵 。
通过这场大捷,汉*彻底歼灭了反汉的匈奴郅支部落,一举确立了汉朝在西域的宗主国地位 。
接下来,陈汤和甘延寿向朝廷报捷,献上郅支单于呼屠吾斯首级 。但是汉元帝不仅没有奖赏陈汤,还差点将他抓起来打入*牢 。因为此次西征,陈汤系假传圣旨,*罪 。眼看要身陷囹圄,而且面临身之祸,陈汤赶紧联合甘延寿上书汉元帝,有理有据,做了自我辩护: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 。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 。郅支单于惨*行于民,大恶逼于天 。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 。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做臣子知道天下合一的道理,世界应该只有一个领袖国 。现在匈奴已成为大汉的藩属国,呼韩邪已向我们称臣,但呼屠吾斯却另立匈奴部落政权公然与我们对抗 。他们的行径令周边国家看了,以为我们大汉外强中干,不必马首是瞻 。而且这个郅支单于,是个恶魔,涂炭生灵,无恶不作,我们出于义愤,起兵替天行道,终于一战成功 。现在我们将郅支首级献上,建议悬首边关,如是告知万里以外的各国:谁敢侵犯强大的汉王朝,再远也必遭诛 。
这封荡气回肠的上书,谁看了都会为之动容 。汉元帝虽为庸君,但不是昏君,看了也大为提气,宣布赦免陈汤矫诏之罪,封关内侯 。后来,陈汤逝时,又被追封为“破胡壮侯” 。
陈汤的那句上书,为名垂青史增添了有力注脚 。其中一句话,感染汉民族至今: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用“汉*最远西征”和“汉魂标志语”来告诉世界:中国是大国,汉族是优秀民族,大国、优秀民族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只要你敢于冒犯,哪怕你远在西天,跑到天边,也必遭追,*路一条!
接下来,史书记载:汉元帝在郅支之战后采纳了陈汤建议,将郅支的头颅挂在长安“外国人居住区”的大街上示众 。一直挂了十天 。
而后,形式上统一匈奴的呼韩邪单于,诚惶诚恐地做了两件事:一是对汉称臣,二是迎娶汉女王昭君,并将昭君奉为皇后(宁胡阏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