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国电影,制霸韩国36年,港片的巅峰,是你我无法想象的辉煌 韩国历史之最电影名字是( 四 )


这里面有着创作力衰退和其他本土电影的崛起 。
但更重要的是——
千禧年开始,好莱坞电影公司和日本电影厂商都逐渐在全球,包括韩国培养发行渠道,其中好莱坞直接在韩国设立了分公司,甩开了代理人单开...
日本的各大巨头公司也集中资源培养自家代理人 。
华语电影遭到了集体的挤压 。
以前发行电影,你有好电影就行,但是现在人要跟你谈门槛谈,开始聊新的文化战争要开始了 。
千禧年后,港片死了,华语电影在全球到处吃闭门羹,韩国电影也正在这个时候崛起了 。
韩国电影为什么就崛起了呢?
很多人经常谈论什么“放宽审核”,但其实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电影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问题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港片是怎么死的,韩国电影就是怎么活的 。
港片是怎么死的呢?是从1995年的中期开始,好莱坞冲击全球,本来香港市场就是有限的,而港片为了自己那自由市场的金融中心地位,对港片缺乏制度上的保护,好莱坞一来,港片直接投降了 。
而这个时候的韩国电影做到了什么呢?
他们开始不断给电影拨款,1997年的金融危机,让韩国逐渐意识到要进行产业转型,于是他们在1999年提出了《文化产业发展五年发展计划》,他们以五年为一个周期,要建立自己的文产业链 。
这给韩国电影的迅速崛起,打下了重大基础 。
事实上,每一个国家电影的崛起背后也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经济来给背书 。
世界产业经济史已经把这一段说的很明白了——
在工业化发展阶段,
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占统治地位达到一定高峰后,开始缓慢下降,同时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推动经济的主动力 。
第三产业作为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产物,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
说人话就是,第二产业的发展会让很多人变得富有起来,这也就是我们说的“中产阶级” 。
“中产阶级”一直都是文化产业消费的主力军 。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影想要快速发展,那么它一定要具备的条件就是有足够的中产阶级 。
根据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主席郑雄伟早在2012年主持发布《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已占美国GDP总量的18%—25% 。美国 400 家最富有的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公司 。
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超过了航天航空工业,居出口贸易额的第一位,占40%的国际贸易份额 。
而在日本,他们的文化产业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 。日本游戏业号称“一兆日元产业”,是世界游戏业的先锋,日本游戏软件的销售额排世界第一 。2010年,日本文化产业规模超过11070亿美元,约占GDP总量的15%
手里要有钱,电影在内的文化产业才会发展 。
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也正是崛起于此 。
1960年代以来,香港通过出口加工业,经济开始腾飞,并在香港本土形成了大量的中产阶层,这些中产阶层在物质得到满足了,有了更多精神上的需求,这也就带动了香港文化消费的需求 。
而1974年,许冠文兄弟的本土草根喜剧片《鬼马双星》一炮而红,就是一次文化消费与绝情的信息,它让香港电影告别了古装武侠片的时代,走向新生 。
而此后,香港电影之所以能够横霸东南亚,
正是因为赶上了90年代亚洲东南亚的发展,亚洲的四小龙,四小虎,也都在这个时候各方唱台 。
东南亚也出现了不少的中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