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嘎冰川( 二 )


贡嘎冰川

文章插图
1号冰川是海螺沟风景景观的主体 。该冰川自高而低由粒雪盆(海拔6750~4800米)、大冰瀑布(海拔4800~3720米)与冰川舌(海拔3720~2940米)组成:粒雪盆面积19.2平方公里,盆壁布满巨大的雪崩槽,盆缘为互相联接、高150~300米的大型雪崩锥所环绕,盆底冰面纵坡降140,是冰川形成区;大冰瀑布宽0.5~12公里,高1080米,冰面纵坡降540‰,是我国最高大的冰川瀑布,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冰川瀑布之一;冰川舌现长5公里,宽0.3~0.7公里,全部伸进原始峨眉冷杉林带,冰面平均纵坡158‰;冰体的厚度,在粒雪盆为120米,大冰瀑布为17~30米,冰川舌为150~40米 。海螺沟冰川属积极运动型冰川,l号冰川的平均运动速度,根据调查计算,粒雪盆溢出日内为<140米/年,大冰瀑布为350米/年,冰舌为>180~15米/年;根据观测,冰舌上段为170~150米/年,中段为150~80米/年,前段为80~10米/年 。海螺沟冰川处在强烈消融中,每年3月~11月为消融期,5月~10月为主要消融期 。冰川的消融强度,据海拔3600米冰面的观测(1981年6月21日~7月1日),日平均消融深为8厘米;以消融和气温的相关性计算的消融强度为9.3毫米/度·日 。以此推算冰舌区的年平均消融深(绝对消融)达10~15米 。l号冰川运动速度较快,因而补给也比较充分 。据跨冰川的2条横剖面对冰面地形的观测(1988年10月~1989年5月),冰舌中段的冰面高度年平均降低(减薄)1点5米,即被消融掉的85%的冰己由新冰所补给 。但是在总体上,海螺沟冰川的消融量大于补给量,从而产生了如下的结果: 冰舌末端显着退缩 1号冰川冰舌末端的平面位置,与1580年前的冰进相比后退3公里以上 。本世纪30年代初以来后退约500米 。1966~1982年年均后退25米,1983~1985年年均后退15米,1985~1990年年均后退16米,1990年5月~1991年6月后退14米;冰舌末端的海拔,亦从1966年的2850米上移到1991年的2940米 。群冰川消融是冰川成景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 。随着冰川的强烈消融而出现的体态各异,造型奇特的冰川风景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成因沉积变质景观如冰岩、沉积冰,变质冰、动力变质冰(含兰冰条带与大量扁平气泡)、冰川理、底冰层和冰雪角砾岩等 。海螺沟冰川的底冰层(复冰)比较发育,厚2~4米,细层理明显并含大量岩屑与长径0.2~0.4米的砾石,指示冰川的底部滑动积极,侵蚀能力很强 。冰雪角砾岩是大冰瀑布坡脚的冰雪崩堆积物,由破碎的冰川冰、粒雪与少量岩屑混合而成,状若山麓角砾岩 。随着冰雪崩年复一年的堆积和不断地向下游运动,冰雪角砾岩逐渐转变为具有叶理构造的动力变质冰 。运动景观如冰川叶理、冰川裂缝、冰川断层与褶皱、冰川条痕石、冰崩等 。号冰川从粒雪盆溢出后,沿盆前缘的冰床陡坡形成大冰瀑布 。冰瀑上的冰川是一种超级伸张流,处于崩溃状态,频繁发生冰崩与雪崩 。随着冰川的持续运动,冰瀑上的冰雪崩终年不断 。如果说粒雪盆是成冰与屯冰库,则大冰瀑布如同冰川冻的粉碎机,而冰瀑坡脚则是新的冰川构造铸造场 。消融景观 如冰杯、冰井、冰川竖井(与冰下河相通)、冰柱、冰洞、冰桥、冰面湖、冰面河、冰下河(冰川城门洞)、冰涌泉、冰川乳等 。冰下河在冰舌末端的地面出口为冰川城门洞(冰崖下的隧洞,状若城门),地下出口为冰涌泉,流量10立方/秒(10月),为海螺沟主流的水源 。冰川城门洞与冰涌泉的位置随冰舌末端的退缩而不断地向上游移动,是海螺沟的胜景之一 。複合景观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作用叠加所形成的景观,如冰川弧拱、冰川褶皱、冰蘑菇、冰下隧洞等 。海螺沟冰川弧拱属指示年代的弧拱类型 。它是在大冰瀑布坡脚冰雪再沉积过程中,夏季沉积层因消融污化而显黑色,与冬季沉积层构成黑白相间的冰带(层),随着冰川的运动发生朝向下游的弧形弯曲所形成 。以2公里範围内14对弧拱推算的140米/年的冰川运动速度,同观测的速度(180~90米/年)基本吻合 。特性环境反映敏感冰川是一定地形环境条件下气候的产物,降水与气温共同决定了冰川景观动态 。冰川与环境的关係,一方面现代气候波动直接引起冰川景观变化,另一方面冰川记录了古气候与古大气环境信息而成为古环境研究的重要实物材料 。冰川景观,尤其是冰舌段的景观,处在不断地变化中 。这种变化以消融景观为出,老的景观因消融彻底而消失,新的景观又由运动补给经消融而再产生 。变化的周期有多年相、年相和季相,其中以年相为主 。受冰川运动规律的制约,不同类型的景观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但景观形态极少雷同 。知识性、美学性与趣味性强,这是冰川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风景资源的重要特徵 。之所以说它特殊,在于寓知识、美学与趣味性于一体的动态景观以及既是自然奇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