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 四 )


宾阳县

文章插图
宾阳中学
宾阳县部分中学
宾阳中学邹圩中学宾阳高中开智中学大桥中学古辣中学新宾中学甘棠中学医疗卫生2014年,宾阳县有医疗卫生机构428个,其中国有医疗卫生机构28个(自治区级1个、市级1个、县属6个、乡镇卫生院20个),村卫生所208个,个体医务室诊所192个 。卫生技术人员3654人(县属专业技术人员1333人);医院病床2911张(自治区级医院80张,市级医院500张,县级医院1193张,乡镇卫生院1138张) 。投资4358.40万元,完成农村卫生户改厕建造9080座,累计完成20.43万座,其中补助1000座,改厕普及率90%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85.93万人,参合率98.96%,缴费6015.35万元 。
宾阳县

文章插图
宾阳县人民医院 社会保障2014年,宾阳县审批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救助申请2.35万人次,发放低保金584.80万元;审批农村低保对象救助申请22.47万人次,发放低保金2307.50万元 。发放抚恤金、定补金1666.30万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536万元,安置城镇转业士官3人,发放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自主择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353.41万元 。发放特困户、重灾民救济粮51吨(折款24.50万元),救济3826户1.61万人次 。发放冬令救灾救济被、棉衣2.40万床(套),折款161.80万元 。投入2.50万元,重建水毁民房24户76间 。确定五保老人2.50万人次,发放五保供养金574.90万元 。农村医疗救助2.85万人次1228.08万元 。2014年,宾阳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36.10万人,征缴保险费3006.40万元,发放待遇10.40万人,支出9873万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694家、6.08万人,征缴保险费1.75亿元,支出5.33亿元;参加失业保险2.25万人,征缴保险费1222.80万元,支出511.13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0.92万人,征缴保险费1.13亿元,支出1.23亿元;参加工伤保险3.03万人,征缴保险费503.48万元,支出395.68万元;参加生育保险1.65万人,征缴保险费228.42万元,支出133.69万元 。地方文化方言俚语宾阳县内使用的汉语方言主要有宾阳话(本地话,语音介于平话与粤语白话之间)、新民话(客家话)、白话(粤语)、西南官话(桂柳话),此外还有福建话、下乡话、思陇话、甘棠平话等 。讲宾阳话的几乎遍及全县各地,占全县总人口的70%左右 。县内各地宾阳话基本相同,只有语调上的差异 。讲新民话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5%左右,以新桥、芦圩、武陵等镇居多 。壮族讲壮话(属广西北部壮语方言),操壮话的占全县总人口的19%左右,主要分布在甘棠、露圩、王灵、黎塘、和吉、洋桥、邹圩等乡镇 。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由于与汉族长期相处交往,普遍会讲宾阳话和国语 。民间文艺宾阳县民族民间文艺种类较多,形式多样 。戏剧方面有师公戏、丝弦戏、採茶戏等,歌舞方面有仙马彩凤舞、鹰歌饮酒舞、群鼓舞、舞龙、舞狮、舞貔貅、舞马、舞麒麟、舞鹤、舞蝶、舞蚌等;游艺体育方面有游彩架、舞炮龙、抢花炮、彩灯、武术队等音乐方面有八音、民歌、马歌、侬歌及各种形式的配乐演奏等;民众文艺集社方而有歌墟、墟逢、诗社等;工艺美术方面有剪纸、壮锦、刺绣、陶瓷、竹织、纸扇、饼模及泥塑儿童玩具、元宵花灯等等 。
宾阳县

文章插图
师公戏表演特色节庆天贶节农曆六月初六为天贶节,宾阳县农家叫“吃新节”,意思是开始吃新谷、新芋头 。俗谚云:“六县六,开芋屋”,即挖芋头 。过去,农家多到日头岭上拜祭土地 。农业合作化以后,则 。杀鸡、鸭加菜,迎接夏收、夏种、送夏粮入库 。中元节农曆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也叫鬼节,是宾阳县仅次于春节的大节 。自十三日起(有的从初七日起),农村开始于厅堂以祭品供祖宗 。十四、十五、十六、亲戚往来,各户杀鸡杀鸭,做发糕,焚烧冥镪于先人牌位前,谓之荐祖 。有的于野外陈香供祭,撒发饭粥,谓之“撒水饭”,亦叫送鬼 。后来,敬神送鬼之事逐渐减少,只杀鸭加菜欢饮 。送灶节农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有些村是二十三日)为送灶节,为习俗送灶日 。是日,以汤圆或其他祭品送灶王公(灶神)上天,祈祷他奏报人间善恶时多讲好话,免受天帝的惩罚 。自此至除夕期间,可修理火灶準备过年 。后来,这一习俗逐渐不为人们所重视 。盘王节盘王节是流行于宾阳邹圩镇瑶族民众纪念祖先的盛大传统节日 。1984年初,瑶族代表汇集广西南宁,共同商议瑶族庆祝纪念日及活动事项,大家一致赞成以“勉”族系的祭祀节日跳盘王为基础的盘王节为瑶族的统一节日 。并确定每年农曆十六日(盘王诞日)举行 。炮龙节炮龙节为每年正月十一日 。在宾阳县相沿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宾阳人舞炮龙,按照惯例每年正月十一晚上七点整开始,风雨不改;舞龙前供奉神灵,用鸡血喷龙眼开光;舞龙者头戴竹帽、赤裸上身、腰系红绸带,把炮龙舞到每家每户,鞭炮未放完不能离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许丢弃炮龙,坚持到底;炮龙前面有龙灯队、锣鼓队、古乐队开路;各家各户备足鞭炮,烧炮增光;有街道居民求龙珠者,必出资预订;舞龙结束后把炮龙火化升天,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