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琅琊王冢(1938)公元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升为沂州府,至1913年(民国二年)撤销沂州府建制,使用沂州之名长达1335年 。1937年,临沂城内手工业发展良好、商贸繁荣,有各种商号200多家,成为鲁南重要商埠 。城池格局明洪武元年重修为砖城明朝初期沿用前制,沂州城城南北门错落,东西门在一条直线上,由此形成的东西大街,成为临沂古城的中轴线,旧称北大街,现称兰山路 。
文章插图
沂州城郭图(明木版图)明初在修砖城的同时,还在东西南大门外建有瓮城,瓮城是城门外的小城,作为战时防御工事 。东西门的瓮城,小门一律朝北,南门瓮城小门朝西 。沂州卫在城西门,一卫大抵5600人,除在陆地设防外,还在连云港、日照等沿海设海防 。沂州布政司坐落在临沂城东门里,为山东布政司的派出机构,统辖鲁南、苏北数州 。沂州察院坐落在中轴线中段,为山东都察院派出机构,掌监察执法,巡按鲁南、苏北各州县,考察州官、县官 。
文章插图
晋代普照寺(1989年修复)临沂城东的沂河,明朝时水很深,和江淮等河流相通,水运可以直达南京 。街巷沿革沂州古城的街巷历史悠久 。但明以前的街巷,因时代久远、史籍缺载,已无从考证 。1608年(明万曆卅十六年)版的《沂州城郭之图》,是临沂现存最早的城关图 。
文章插图
沂州古城东西大街(清末)明代城墙外设有山川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郡历坛和演武场、八蜡庙、东岳庙、歇马亭等 。城墙上留有东、西、南、北4个城门 。明代城墙内有一横两纵三条主街,分别通向四个城门 。横街称为“东西大街”(今兰山路东段),贯通了东西两个城门,是老城的东西轴线,为老城的主干道,也是城内最长的一条街,沂州府坐落在此街东段路北,离东城门百余米,儒学(今孔庙处)、洗砚池、普照寺等坐落在此街西段路两边 。明代两条纵街分别称为“南大街”、“北大街” 。南大街的北首正对沂州府的大门,南头通到南城门,北大街的南端与东西大街相通,向北通到北城门,因老城的南北城门错开了,所以这两条南北街并不在一条直线上 。
文章插图
城外小道(清末)民国初年临沂街巷 。城内已增至3横3纵6条主街道 。东西向的自北向南依次为东西大街、洗砚池、考棚街,南北向的自东往西以依为南大街、北大街、茶棚街 。1935年《续修临沂县誌》附《临沂县城略图》,标示旧城和南关内的街巷星罗棋布,如蛛网般错综相连,南大街为条石铺筑 。街巷名类一为寺庙堂所类,如五贤祠街、城隍庙街、东岳庙街、八蜡庙街、普照寺巷、大寺前(后)巷、武庙巷、火神庙前(西)巷、财神庙巷、文昌宫巷、关帝庙巷、魁星阁巷、东(西)朝阳寺巷、清真寺巷等名称,富有宗教色彩 。
文章插图
沂州府美国教会医院(清末)二为古蹟名胜类,如书院街、考棚街、洗砚池街、黉学前巷、鼓楼台巷、庠门里巷、石牌坊巷等名称,标誌古人古地,象徵着古老文明 。三为衙署兵营类,如兰山路、东(西)马道巷、南(北)仓房巷、马号巷、沂兰巷、小教场巷、协台前(后)巷、箭道巷、营坊巷、东(西)更道巷等,则是当时政治军事活动的印证 。四为地貌风物类,如马石猴巷、挑水巷、塘子巷、西小山巷、竹林巷、煤山后巷、墙缝巷、西九弯巷、北三孔桥西(东)巷、喇叭巷、梭头巷、辘轳把巷、菱角汪巷、斜街子巷等,代表着这一地方的显着特徵 。五为蔬菜经营类,如潘家园巷、杨家园巷、丁家园巷、赵家大园巷、张家大园巷、姜园街、姜园西(后)巷等,均以当时在此居住的蔬菜园地经营大户命名 。
- 俄罗斯旅行Let's Go 俄罗斯旅行Let\x27s Go
- 我的漂亮新娘
- 高等师範学校教材:信息技术教育学
- 10以内加法练习
- 六年级小学生语文
- 曾经的轻舞飞扬
- 我的单亲酷妈妈 我的单亲妈妈
- 猿龙
- 邻家女孩 26
- 黑木耳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