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蝇草属( 二 )


捕蝇草属

文章插图
食虫原理捕蝇草的捕虫过程大概是所有食虫植物之中最为奇特,捕虫机制最为複杂 。捕蝇草的捕食构造是由一左一右对称的叶片所形成的夹子,这个夹子状的构造是由叶子特化而来的,至于连线捕虫器叶片状的构造是叶柄 。捕虫夹上的外缘排列着刺状的毛,乍看之下很锐利,会刺人,但其实这些毛很软 。这些毛的功能是用来防止被捕的昆虫逃脱 。捕虫的讯号并非直接由感觉毛所提供 。在感觉毛的基部有一个膨大的部分,里面含有一群感觉细胞 。感觉毛的作用有如槓桿,昆虫推动了感觉毛,使得感觉毛压迫感觉细胞,感觉细胞便会发出一股微弱的电流,去通告捕虫器上所有的细胞 。由于电流会四散向整个捕虫夹,所以引发闭合併不需要触碰同一根感觉毛,只要在同一捕虫夹中任两根感觉毛髮出电流,便能引发闭合运动 。当然,感觉毛所发出的电流仅影响其所在的捕虫夹,不会干扰到同一植株上其他捕虫夹的运作 。叶片边缘的长刺毛中有3根刺毛很敏感 。当捕虫器受到第一次的刺激时,此时昆虫只是稍微走入捕虫器;若捕虫器立刻就闭起来,只不过夹住昆虫的一部分,那幺昆虫能够逃脱的机会便很大 。当捕虫器受到第二次的刺激时,此时昆虫差不多也走到捕虫器的里面,这时闭起的捕虫器便能将昆虫确实地抓住,关在捕虫器之中,消化后,方再次张开 。在受到刺激之前,捕虫夹呈60度角张开着,当受到昆虫刺激时,捕虫夹以其叶脉为轴而闭合 。捕虫夹的闭合与捕虫夹上的细胞膨胀有关 。当捕虫夹上的细胞得到感觉细胞所发出的电流,其外侧的细胞便快速膨胀,使得捕虫器向内弯,因而闭合 。环境与栽培生长环境捕蝇草的原生地是属于湿地上的草原,而且该地区土壤的土质多为泥炭以及硅砂 。其水源大多是雨水为主,由于雨水经过大气与二氧化碳融合落到大地,造成酸性的一个环境,其酸硷值大约介于pH5~6左右 。由此可以得知,捕蝇草是偏好在水份充足以及酸性环境等为介质的地方 。酸性的土质加上气温偏低,使得分解有机物的细菌生长发生阻碍 。而有机物在不被分解的情况之下,造成水苔等植物的残骸都无法完全分解而腐败,这些腐败的有机物就会变成泥炭,养份非常缺乏 。加上经年被雨水沖刷,微量元素也己乎都流失 。所以捕蝇草的原生地除了生长中必需的营养要素氮与磷酸不足以外,连微量元素也都非常不足的贫瘠之地 。种植由上述原生地的概况来看,要种植捕蝇草首要条件必须保有充足的水份 。也因为捕蝇草由根部在呼吸,所以栽植的土壤可以与沙一起混用,让其排水状况良好容易接触新鲜空气,同时以半日照的环境种植最佳 。并且因为原产地为贫养状况下,所以在土壤的选择上要非常的注意,在过多养分的土壤会造成捕蝇草的根部的坏死,在选择土让则可以选择无肥的泥炭土为佳捕蝇草整株变成红叶因为叶片的感觉毛即使被雨水冲击也会造成闭合的状态,那会造成叶子的生命缩短 。所以如果选择种植室外,也必须注意大雨是否频繁 。另外,阳光的照射也必需注意,尤其是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最好选择半日照的地方种植 。本来这类植物应该不会有红叶产生,但是气温渐渐降低时,有些捕蝇草会出现整株变红的现象 。最适合种植的温度大约在摄氏25~30℃左右,原生地在冬天时通常都是零度以下的气温,这时捕蝇草就会进入休眠状态,称为休眠期,地面上的叶柄与叶子都会渐渐枯萎,只剩下球根存活 。然而休眠状态是视其环境温度的影响导致,所以如果即使是冬天,只要气温依旧保持在摄氏15℃以上,就不会有休眠期的产生 。筛苗种植基质準备:以乾净的水苔为基质,移植前至少进行24小时的浸泡(最好能够用沸水,以去除病菌和杂草种子),移植时将水苔水挤乾(或用甩乾机甩乾),待种植 。组培苗準备:用乾净的清水洗净组培苗上的培养基(清洗时和移植过程中注意对植株的保湿,不让植株叶片有萎蔫现象),组培苗不进行药剂浸泡 。移植:用水苔包住植株基部(不过高,以包住根部为宜),并有一定的紧实度(用手指捏,能下陷后又能弹起恢复),移植好后,用清水浇透定根水 。播种步骤1、準备好播种的花盆:将花盆填满基质后放在剩有纯净水的玻璃缸或水盆中,使基质吸水至表面湿润,再用喷瓶将表面喷湿(雾状喷射) 。2、播种:小心打开种子包装,将种子均匀的撒在基质表面,盖上0.3厘米的培养土 。3、喷水:用喷瓶将表面喷湿(雾状喷射),小心喷射,以免种子被沖走 。4、将播好种子的花盆连同玻璃缸或水盆一齐放在向阳的窗台内侧,如果是水盆,应加顶端开口塑胶罩保湿 。注意及时补水,一般10天左右发芽(20度) 。5. 待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移植 。栽培要点光照:沼泽生植物,原生环境没有高大植物遮荫,喜阳光 。家庭栽培时,春、秋、冬三季可全日照,南方夏季应加50%遮荫或置于室内向阳窗台上即可 。或用40W灯管在距植物30cm的上方进行人工光照栽培,照射时间为12小时/天 。水分:儘量使用纯净水、雨水等软水 。以盆浸法(香港、台湾地区称之为“腰水”法)营造一个类似原生地的小环境,具体做法是:将捕蝇草的盆放置于托盘或玻璃缸内,注水至3cm深,并定期补水 。通风:扦插初期,为了保证一定的空气湿度,通风量可以较少 。当愈伤组织形成后,新根生长时,为满足新根的呼吸作用,应适当加强通风 。此时,应注意及时补充喷水,以提高基质和空气湿度 。湿度:大于50%,捕蝇草的原生环境算是沼泽型的草原,湿度相对较高,若能以大水盘来做腰水,附近的湿度会高一点,您也可以在盆子的表土上加层水苔,也是有助于空气湿度的保持 。基质:无添加肥料的泥炭,颗粒状质料(珍珠岩、沙砾等)为1:1或纯水苔,基质必须每年春天更换一次,要注意的是捕蝇草它比较喜欢酸一点的土质 。盆栽时,盆底需垫碎瓦片 。温度:生长温度15~35℃,适宜温度:21~35℃,冬季如想让其休眠,则须控制在5℃左右(0~8℃) 。但根据多年的养护经验,不经过休眠对来年的正常生长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餵食:请不要强迫他们吃过多的东西,它们会自己捕食 。最多只能在2片叶子上投餵节肢类动物(昆虫、蜘蛛等) 。它们的消化液很难消化牛肉、鸡肉等人们日常食用的肉类 。施肥:食虫植物的根系极不耐盐,直接将肥料施入基质中会导致植株的死亡,应叶面喷施低浓度液肥 。如用市售的观叶植物肥料,可按推荐浓度的1/5施用,生长季每2周喷施一次 。观赏价值叶片拥有捕食昆虫的功能,属于变态叶中的“捕虫叶” 。外观明显的刺毛和红色的无柄腺部位,样貌好似张牙利爪的血盆大口 。是很受欢迎的食虫植物,可适用于向阳窗台和阳台观赏,也可专做栽植槽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