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贝托·波拉尼奥( 三 )


罗贝托·波拉尼奥

文章插图
第二部分《阿玛尔菲塔诺》是举家迁居到墨西哥的智利教授的故事 。在第一部分里他曾是几位评论家的嚮导,因为他宣称曾与阿琴波尔迪有一面之缘 。这一部分里,几位评论家已不见蹤影,只留下这位日渐迷幻的教授,他不只能听到死人对自己说话,更是在某天效法杜尚,把一本偶然发现的几何学着作挂在自家的晾衣绳上,看风吹动书页 。这部分也交待了教授的妻子迷恋上一位疯诗人抛家弃女的情节 。这部分的情绪相对来说超现实,很迷幻 。气氛压抑诡谲 。甚至配有一些另人费解的图示 。第三部分《法特》,一位纽约《黑色黎明》杂誌的黑人采访人员,因同刊的拳击口采访人员遇害身亡,接替那人来到墨西哥报导一场拳击赛 。在这里,他结识了一批各地媒体同僚,还遇到阿玛尔菲塔诺的女儿 。他逐渐地了解到在这个墨西哥北方城市圣特莱莎发生了多起杀害妇女的案件,手段残忍,抛尸荒野,他想进行报导,但困难重重 。这部分写法上非常写实,叙述简洁有力 。特别之处在于(也贯穿于2666全书),线性叙事之间,穿插有非常多的“离题”之言,比如法特乘飞机时听乘客讲的一段海上求生故事,寻访某人时在教堂听到的大段个人独白,某个美国导演的八卦等等 。再如前文那晒书的杜尚,也特书了一段 。这部分的结尾交待法特在某人帮助下到监狱找一个这些连环杀人案的嫌犯採访,可在见到那人时,却不知道该问些什幺了 。第四部分《罪行》可说是全书的高潮部分 。这部分看似警方档案,因为按时间顺序记录了自1993年1月到1997年12月,每月甚至每周发生的一起或多起杀害妇女案件,简明扼要,某时某地某人被谁谁发现,死状如何,衣物怎样,周遭环境,死者有否确认身份,法医学检测死因是何,有否嫌犯,警方又是怎样处理的 。当然其间穿插了警方故事,贩毒集团背景,政治人物干预,来自FBI的侦探,亵渎教堂的“忏悔者”,能预言未来的女巫师,监狱中呼风唤雨的嫌犯(此嫌犯与第三部分结尾那位巨人嫌犯联繫起来),等等 。这部分“警方报告”的罗列,让人震惊愤怒,继而失望无奈,直到只能接受这现实的残酷 。对读者而言,阅读这部分将会是一次极为震撼的心理过程 。第五部分《阿琴波尔迪》回归开篇引入的悬念人物,他出场了 。这个部分甚至可作为独立的历史小说阅读,讲述了阿琴波尔迪的一生,他的出生,成长,贵族家的用人生活,参军,二战,与家人失散,目睹酷刑,成为战俘,耳闻屠犹亲历,开始写作,一家汉堡出版社社长的高度认可关注甚至是资助,传闻其极有可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隐姓埋名混迹于欧洲各地,再到遇见家人,直到决定去圣特莱莎那个充满死亡的墨西哥北方小城 。这部分的情绪悠然迴蕩着一首哀伤的歌曲,儘管一些细节的震撼力并不比第四部分弱,然而这更是一种尽在不言中让人既恐惧又哀伤无奈的调子 。《荒野侦探》《荒野侦探》(Los Detectives Salvajes)并不是一部侦探小说 。在五百多页厚的中译本中,“侦探”一词除了标题以外几乎难以找到 。误把此书当作一部刺激的通俗侦探小说来阅读的读者可能会被书中大量关于诗人、诗歌、作家和文学的内容搞没了兴趣(当然他也可能会惊喜地发现这本书里竟然有不少火辣赤裸的性描写) 。《荒野侦探》写的其实是诗人和诗人的生活 。小说的主人公是两位混迹墨西哥、后来又辗转于世界各地、过着流浪生活的落魄诗人 。这两位诗人曾经像侦探一样寻找过一位已经销声匿迹多年的前辈诗人,而小说中间部分独特的叙事方式又会让人感觉似乎存在着一位隐形的侦探,多年以来一直在世界各地的角落里监视着这两位诗人漂泊不定的行蹤 。人物评价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 。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 。其他作品包括《护身符》(Amuleto)、《遥远的星辰》(Estrella distamte)、《打电话》(Llamdas telefonicas)、《智利之夜》(Nocturno de Chile)、《2666》等 。过世后他的作品仍陆续被西方国家发掘出版,讚誉随之而至,苏珊·桑塔格称他是“那一代西班牙语世界中最值得钦佩的小说家”,《明镜周刊》则评论他为“当代西班牙语文学中最胆大的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