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酸硷性( 二 )

2CO3+2HCL=2NaCL+ H2CO3当加大Ca(OH)2时,碳酸与它作用,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钙,限制了土壤硷度 。H2CO3+Ca(OH)2= CaCO3+ 2H2O土壤中的某些有机酸(如胺基酸、胡敏酸等)是两性物质,具有缓冲作用,如胺基酸含氨基和羧基可分别中和酸和硷,从而对酸和硷都具有缓冲能力 。R-CH(NH2)(COOH)+HCL= R-CH(NH3CL)(COOH)R-CH(NH2)(COOH)+NaOH= R-CH(NH2)(COONa)+ H2O2.土壤胶体缓冲作用: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和氢离子能分别对酸和硷起缓冲作用 。对酸的缓冲作用 (以M代表盐基离子)土壤胶体-M+ HCL=土壤胶体-H+ MCL对硷的缓冲作用土壤胶体-H+ MOH=土壤胶体-M+ H2O土壤胶体的数量和盐基代换量越大,土壤的缓冲性能就越强 。因此,砂土掺粘土及施用各种有机肥料,都是提高土壤缓冲性能的有效措施 。在代换量相等的条件下,盐基饱和度愈高,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愈大;反之,盐基饱和度愈低,土壤对硷的缓冲能力愈大 。铝离子对硷的缓冲作用:在PH<5的酸性土壤里,土壤溶液中Al3 。有6个水分子围绕着,当加大硷类使土壤溶液中OH-离子增多时,铝离子周围的6个水分子中有一、二个水分子离解出H,与加人的OH中和,并发生如下反应:2Al(H2O)6+2OH=Al2(OH)2 (H2O)8+4H2O水分子离解出来的OH则留在铝离子周围,这种带有OH离子的铝离子很不稳定,它们要聚合成更大的离子团,在Ph>5.5,铝离子开始形成Al(OH)3沉澱,失去缓冲能力 。影响对植物的影响1、大多数植物在pH>9.0或<2.5的情况下都难以生长 。植物可在很宽的範围内正常生长,但各种植物有自己适宜的pH 。喜酸植物:杜鹃属、越桔属、茶花属、杉木、松树、橡胶树、帚石兰;喜钙植物:紫花苜蓿、草木犀、南天竺、柏属、椴树、榆树等;喜盐硷植物:柽柳、沙枣、枸杞等 。2、植物病虫害与土壤酸硷性直接相关:1)地下害虫往往要求一定範围的pH环境条件如竹蝗喜酸而金龟子喜硷;2)有些病害只在一定的pH值範围内发作,如悴倒病往往在硷性和中性土壤上发生 。3、土壤活性铝:土壤胶体上吸附的交换性铝和土壤溶液中的铝离子,它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对自然植被的分布、生长和演替有重大影响;在强酸性土壤中含铝多,生活在这类土壤上的植物往往耐铝甚至喜铝(帚石兰、茶树);但对于一些植物来说,如三叶草、紫花苜蓿,铝是有毒性的,土壤中富铝时生长受抑制;研究表明铝中毒是人工林地力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养分的影响1、在正常範围内,植物对土壤酸硷性敏感的原因,是由于土壤pH值影响土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影响各种元素对植物的有效性;2、土壤酸硷性对营养元素有效性的影响:(1)氮在6~8时有效性较高,是由于在小于6时,固氮菌活动降低,而大于8时,硝化作用受到抑制;(2)磷在6.5~7.5时有效性较高,由于在小于6.5时,易形成磷酸铁、磷酸铝,有效性降低,在高于7.5时,则易形成磷酸二氢钙;(3)酸性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钾、钙、镁容易流失,导致这些元素缺乏 。在pH高于8.5时,土壤钠离子增加,钙、镁离子被取代形成碳酸盐沉澱,因此钙、镁的有效性在pH6-8时最好;(4)铁、锰、铜、锌、钴五种微量元素在酸性土壤中因可溶而有效性高;钼酸盐不溶于酸而溶于硷,在酸性土壤中易缺乏;硼酸盐在pH5-7.5时有效性较好 。对肥力的影响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南方湿润多雨,土壤多呈酸性,北方乾旱少雨,土壤多呈硷性 。土壤偏(过)酸性或偏(过)硷性,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难以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严重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各种作物生长发育 。具体表现有以下5个方面:一是使土壤养分的有效性降低 。土壤中磷的有效性明显受酸硷性的影响,在pH值超过7.5或低于6时,磷酸和钙或铁、铝形成迟效态,使有效性降低 。钙、镁和钾在酸性土壤中易代换也易淋失 。钙、镁在强硷性土壤中溶解度低,有效性降低 。硼、锰、铜等微量元素在硷性土壤中有效性大大降低,而钼在强酸性土壤中与游离铁、铝生成的沉澱,可降低有效性 。二是不利于土壤的良性发育,破坏土壤结构 。强酸性土壤和强硷性土壤中H+和Na+较多,缺少Ca2+,难以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不利于作物生长 。三是不利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土壤微生物一般最适宜的pH值是6.5~7.5之间的中性範围 。过酸或过硷都会严重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影响氮素及其他养分的转化和供应 。四是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一般作物在中性或近中性土壤生长最适宜 。甜菜、紫苜蓿、红三叶不适宜酸性土;茶叶要求强酸性和酸性土,中性土壤不适宜生长 。五是易产生各种有毒害物质 。土壤过酸容易产生游离态的Al3+和有机酸,直接危害作物 。硷性土壤中可溶盐分达一定数量后,会直接影响作物的发芽和正常生长 。含碳酸钠较多的硷化土壤,对作物更有毒害作用 。适合不同农作物生长的高产土壤,一般要求呈中性、微酸性或微硷性反应,pH值多在6~8之间 。因为在酸性土壤中,可溶性磷易与铁、铝化合,形成磷酸铁、磷酸铝而降低有效性 。土壤中的交换性钾、钙、镁等易被氢离子置换出来,一旦遇到雨水,就会流失掉 。酸性土壤也往往缺硫和钼 。对酸性土壤应增施石灰,以中和土壤酸度,消除铝的毒害,提高养分的有效性 。同时注意增施有机肥料,通过有机肥料的缓冲作用,减轻酸性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 。化学肥料宜选用氨水、碳酸氢铵、钙镁磷肥等硷性肥料 。而在硷性土壤中,尤其是石灰性土壤,可溶性磷易与钙结合,生成难溶性磷钙盐类,会降低磷的有效性 。在石灰性土壤中,许多微量元素如硼、锰、钼、锌、铁的有效性会大大降低,致作物营养元素不足,并发生各种生理性病害 。因此,要重视并有针对性地选用上述微肥做基肥或追施 。基施时可将微肥同有机肥料一起堆沤一定时间,以增加有效性 。作物在微肥不足发生缺素症时,应及时用相应的有机螯合肥进行叶面喷施,以减轻生理病害的危害程度 。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过磷酸钙、硫酸铵、氯化铵等酸性和生理酸性肥料较好,可降低和减轻土壤硷性的危害 。且可以适当施用石膏、磷石膏、硫酸亚铁、硫磺粉、酸性风化煤等,但不要施用硷性肥料,如氨水、碳酸氢铵、草木灰等,特别禁忌施用强硷性肥料石灰 。另外,在盐硷土上不宜施用氯化铵肥料,并注意铵态氮肥要深施覆土,防止氨的挥发损失 。磷肥可集中施用或与廄肥、堆肥混合使用,以减少磷的固定,提高肥料利用率 。鉴别方法一: 看土源:一般采自山川,沟壑的腐殖土,多呈黑褐色,比较疏鬆,肥沃,通透性良好,是比较理想的酸性腐殖土 。如:松针腐殖土,草炭腐殖土等 。二: 看土色:酸性土壤一般颜色较深,多为黑褐色,而硷性土壤颜色多呈白、黄等浅色 。有些盐硷地区,土表经常有一层白粉状的硷性物质 。三: 看地表植物:在野外採掘花土时,可以观察一下地表生长的植物,一般生长野杜鹃、松树、杉类植物的土壤多为酸性土;而生长柽柳、穀子、高梁等地段的土多为硷性土 。四: 看质地:酸性土壤质地疏鬆,透气透水性强;硷性土壤质地坚硬,容易板结成块,通气透水性差 。五: 凭手感:酸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种“鬆软”的感觉,鬆手以后,土壤容易散开,不易结块;硷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种“硬实”的感觉,鬆手以后容易结块而不散开 。六: 看浇水后的情形:酸性土壤浇水以后下渗较快,不冒白泡,水面较浑;硷性土壤浇水后,下渗较慢,水面冒白泡,起白沫,有时花盆外围还有一层白色的硷性物质 。七: 用pH试纸来测土壤的酸硷性,方法为:取部分土样浸泡于凉开水中,将试纸的一部分浸入浸泡液,后取出,观察其颜色的变化,然后将试纸与比色卡相比较,若pH值=7,土壤为中性;若pH值<小,则为酸性;若pH值>7,则为硷性 。改良措施土壤酸性过大,可每年每亩施入20至25公斤的石灰,且施足农家肥,切忌只施石灰不施农家肥,这样,土壤反而会变黄变瘦 。也可施草木灰40至50公斤,中和土壤酸性,更好地调节土壤的水、肥状况 。而对于硷性土壤,通常每亩用石膏30至40公斤作为基肥施入改良 。硷性过高时,可加少量硫酸铝、硫酸亚铁、硫磺粉、腐殖酸肥等 。常浇一些硫酸亚铁或硫酸铝的稀释水,可使土壤增加酸性 。腐殖酸肥因含有较多的腐殖酸,能调整土壤的酸硷度 。以上方法以施硫磺粉见效慢,但效果最持久;施用硫酸铝时需补充磷肥;施硫酸亚铁(矾肥水)见效快,但作用时间不长,需经常施用 。酸性土壤改良方法酸性土壤的特徵是“酸”(PH值在6以下)、“瘦”(速效养分低,有机质低于1.5%,严重缺有效磷)、“粘”(土质粘重,耕性差)“深”(土色多为红、黄、紫色) 。在这些土壤上种植作物,不易全苗,常形成僵苗和老苗,产量低品质劣 。改良培肥方法是:1、使用石灰中和酸性,每亩每次施20~25千克石灰,直至改造为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2、施绿肥,增加土中有机质,达到改善土壤酸性的效果 。3、增加灌溉次数,沖淡酸性对作物的危害 。4、增施硷性肥料,如碳酸氢铵、氨水、石灰氮、钙镁磷肥、磷矿石粉、草木灰等,对提高作物产量有好处 。硷性土壤改良方法原则:改良培肥同时进行1、使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铝、硫酸亚铁、硫磺粉、硫酸铵、硝酸铵、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定向中和硷性 。2、多施农家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土壤的亲和性能,如施入腐熟的粪肥、泥炭、锯木屑、食用菌的土等 。3、进行客土,有条件的施入沙土500--1000方,和农家肥一起翻入土壤10—15cm 。4、种植比较耐盐硷植物,如水稻等;同时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防止次生盐渍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