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之最(九 中国尊多项世界之最)( 二 )


这处两进院落的小寺院 , 现存山门、钟鼓楼、中佛殿、后殿及两庑 , 创建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5年) , 后经历代不断修葺 , 除中佛殿为宋代早期遗物外 , 其余建筑均为清代修建 。按年代算 , 中佛殿应该是现存最古老的宋代木构之一 。
山西崇明寺中佛殿及内部梁架结构一览
中佛殿最“奇特”的地方 , 莫过于屋顶架构四椽栿的“断梁” 。具体做法是利用两根直径、长短相等的短梁对接而成 , “断梁”正中缝下 , 采用顺袱承托 , 两端架于前后檐柱斗拱后尾 , 并将尾盖重力平衡到前后檐柱之上(如下图) 。采用短梁拼接 , 稍有力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此处为受力薄弱点 , 其椽、平梁、蜀柱、栿组成的架构整体稳定性极度欠缺 , 在水平荷载下极易造成构件变形位移 。如此欠合理的做法却引来无数赞叹 , “古人因材设计、小材大用的创举”、“具有高度的实践意义”、“结构独特的神来之笔” , 令人不知所以然 。你看屋架下高度扭曲的平梁 , 难不成是古人营建时刻意而为之?
中佛殿“断梁”结构 , 平梁扭曲明显
“小材大用” , 它确实做到了 , 但如果非要说成是创举与实践 , 为何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期甚至放眼全国找不出第二例实物例证?所以 , 此处推断并非古人故意或所谓的创举 , 应为受当地大木构件资源匮乏制约等不得已而为之 , 类比自元代盛行的减柱造、大跨度内额辅额组合的驮字“桁架梁” , 皆出自同样的客观原因 。但不管怎样 , 其历经千年而不倒 , 实属奇迹中的奇迹 。
99【现存古建绝无仅有的“断柱负重”--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1988年第三批国保)
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 , 始建于金熙宗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
上例是断梁 , 此处是断柱 。当然也不是古人故意而为之 , 客观使然“断柱负重”近千年无虞 , 为国内现存古建结构中绝无仅有 。
崇福寺平面布局总览
崇福寺近观俯瞰(下方为弥陀殿)
崇福寺主体建筑一览(轴线排列由左至右 , 由上至下)
这座崇福寺 , 创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 , 由唐代鄂国公身为朔州人的尉迟敬德奉旨建造 。至金代扩建重修 , 而这崇福寺的主殿弥陀殿 , 便是始建于金熙宗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 , 算算已有近900年的历史 。其面阔七间广41.32米、进深5间深22.7米 , 940平的建筑面积与21米的通高 , 在现存高古的佛殿建筑中亦能算得上是宏伟巨构 , 单体建筑规模仅次于同时期的大同上华严寺与义县奉国寺的两座大雄殿 。
崇福寺弥陀殿正立面
弥陀殿各角度一览
弥陀殿脊饰与鸱吻 , 金代琉璃精品遗存
弥陀殿内部的柱网采用减柱移柱法以营造大空间 , 不过类似另一处五台文殊殿的结构缺陷 , 后期立柱撑将减的柱子又给加了回来 。其殿内檐柱与金柱各自分布一圈 , 四根金角柱高近6米 , 柱径偏瘦 , 柱头径仅40厘米 , 柱底径49厘米 。在上世纪末对其修缮前 , 工作人员发觉其柱身上半部微显折弯 , 当时只以为是基础沉陷、殿身整体后倾而造成 。拆卸时才发现 , 这四根金角柱上部腰间因四向袱枋卯洞交错叠置 , 已将柱身挖空 , 故于卯洞处将柱身截为两段 , 上下对接负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