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池武光( 二 )


菊池武光

文章插图
菊池武光像 在大保原合战中,南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同时也付出了伤三千余人、阵亡一千八百余人的代价,而北朝一方的损失更加惨重,总计伤两万一千余人、阵亡约四千余人 。从战前的形势来看,南军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但菊池武光凭藉出色的指挥能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一举扭转了战局 。在此战中,北朝势力都遭受了极大的打击,特别是少贰氏,自嫡子直资以下,一族就有二十三人战死 。讯息传到京都后,幕府方面也非常震惊,由于在同年十二月,北朝再次发生内乱,出兵九州计画不得不继续搁置,这就给了南朝继续扩张的机会 。正平十五年(1360)正月,武光派外甥菊池武安率军从筑后攻入肥前,并在肥前筑城,进一步威胁到了少贰氏的根据地--太宰府太宰府之战正平十六年(1361)年七月,怀良亲王、菊池武光率领五千人兵分两路从筑后国府出发北上,攻击太宰府 。北朝其他军势也陆续会聚筑后,支援少贰氏 。同年七月,北军以少贰赖尚的五千人、大友氏时的七千余人为主,加上宗像大宫司、纪井常陆前司等军势,全军达到两万五千人以上,负责从正面阻挡南军 。另一方面,松浦党的三千人进军饭守山(福冈县早良郡),威胁南军的腹地 。七月末,南北两军于香椎遭遇,在相隔二十余町距离左右扎下阵脚 。在对峙了数日之后,菊池一族的城隆显派奸细潜入饭守山的北军内部,并製造谣言,动摇了松浦党的军心 。八月六日,城隆显率军千余袭下饭守山,香椎的北军士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最终在怀良亲王、菊池武光合力进攻下全面崩溃 。同月,南军攻克有智山城,少贰赖尚逃入丰后依附大友氏,南军终于占据了整个筑前 。征西将军怀良亲王将本领从肥后移到筑前太宰府,标誌着南朝征西府在九州的实力达到了顶点,而这些成果与菊池氏的努力奋战是密不可分的 。先是一色范氏,现在又轮到少贰赖尚,北朝诸势力先后兵败让幕府十分恼火 。于是正平十七年(1362),幕府任命斯波高经的次子斯波氏经为新的镇西探题,总领九州的军政大权 。同年九月,斯波氏经进入丰后,与大友氏汇合 。二十三日,听说此事之后,菊池武光派遣其弟武义及城隆显等人率五千人向丰后发动进攻,斯波氏经则集结少贰、宗像大宫司、松浦党等总计七千余人,在筑前国长者原(福冈县糟屋郡)要道固守 。二十七日,两军开始交锋,南军的总大将菊池武义受伤,三百余人战死,在危难时刻,城隆显扭转了战局,他率五百余人突入了对方阵地,讨取了北军的少贰筑后二郎和小贰新左卫门尉,斩杀了宗像大宫司、松浦党的近四百人,斯波氏经只好率军向丰后撤退 。武光随后亲自引军进入丰后国府(大分市),而斯波氏经将部队分为三支,自己与大友氏在高崎城、少贰氏在冈城、宗像大宫司在宗像城三地分别坚守 。北军兵多,但不敢出城,南军兵少,也不敢过度强攻,双方在丰后展开了长期的拉锯战 。最终在正平十八年(1363),武光攻破高崎城,斯波氏经被迫逃往防长 。正平二十年(1365),北朝再次派出了新的探提--涩川义行,但他却一直滞留在了备后国(广岛县东部),始终没能进入九州 。正平二十二年(1367)年底,二代将军足利义诠去世,传位给其幼子足利义满,细川赖之任管领辅政 。为了改变九州不利的形势,正平二十六年(1371),幕府任命远江守、引付方头人今川了俊为新的九州探题 。今川了俊吸收前几任探题失败的教训,他认为九州的一些北朝势力并不可靠,在只给予丰后大友氏族以足够信任的同时,又徵调诸如担任长门、周防守护的大内氏等中国和四国的御家人参战 。同年,了俊派遣其子义范、其弟仲秋为前队出发,準备对太宰府发动进攻 。义范在丰后登入后联合了当地的大友氏,仲秋在肥前与松浦党汇合,了俊则和大内义弘统率主力由防长进入丰前,对筑前的南军进行合围 。文中元年(1372)二月,北军的三路大军首先发动进攻,菊池武光指挥南军拚死防守,在经过长达半年的激战之后,八月二十二日,太宰府陷落,武光保护怀良亲王退往筑后三井郡高良山,南朝征西府开始由盛转衰 。文中二年(1373)十一月十六日,南朝的顶樑柱--菊池武光在失意中去世,时年五十二岁,作为一位曾经叱咤风云、威震九州的名将,其结局却很是凄凉.家族系谱:氏族 菊池氏父母 父:菊池武时兄弟 武重、武光、武士、他多数子 武政、良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