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观影九个睡着?全球票房第一的电影,竟然是以“催眠”出圈! 历史票房之最( 三 )


戈达尔 。
蔡明亮 。
阿彼察邦 。
我们会知道,其实,他们本来就是值得反复观看反复琢磨的 。
没有人可以看一遍就明白导演的所有想法 。
睡过去,又怎样呢?
就像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为在电影院里睡觉的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不会介意有人在看我的电影时睡过去,只要他们后来想象过它 。”
某种程度上说,观众需要与电影和解 。
与自己和解 。
但 。
有意思的是,有时候看电影睡着,甚至也会是一种“参与” 。
就拿这次来说 。
从电影院里走出来后,Sir专门在群里问了问小伙伴们:
不睡,有不睡的好 。
睡,也有睡的特别体验 。
此时的我们,好像因为共同“体验”了这部电影,而产生了默契的“大和解” 。
尤其是,当我们本身就失眠严重时 。
看这部电影 。
你说,究竟是我们去观看电影呢,还是电影本身,也是在印证着我们?
从这个角度来说 。
它就像是某种在博物馆里的装置艺术 。
而我们所有人,都参与了这次创作,成为了艺术的一部分 。
想想科长说的那句话,“半梦半醒或许是阿彼察邦电影《记忆》的最佳状态 。”
或许就是这个意思吧 。
想到了什么?
没错,《地球最后的夜晚》 。
电影在一半时,有这样一个情节 。
罗纮武走进一家破旧的电影院,戴上了3D眼睛,然后坐在影院的凳子上,靠着墙恍惚睡去......
△ 之后电影也是需要观众戴着3D眼镜,才能完成后半部分的观影 。
而后半部分 。
观众宛如掉进了导演设定的一场梦境里,用这样的方式,参与了罗纮武的梦 。
而这样的梦 。
谁说不是一种特别的体验呢?
03
影迷2.0时代
我们再说回《记忆》吧 。
在影迷的“努力”下,这部非常典型的“文艺片”却在近几年的电影市场里,显现出了一个奇迹:
《记忆》根据猫眼统计(6月29日)国内累计票房160万 。
并成为全球公映国家里排名第一 。
数目不大 。
但振奋人心 。
科长说,自己曾设立了一个目标,希望国内影院有6万人以上看过,也算是个阿彼察邦一个交代 。
如今观影人次已经达到了4万人,相比达到这个目标,应该也不算太艰巨 。
更重要的是 。
在《消失的她》大爆的同时,电影市场却愿意给这样的一部国外的文艺片一席之地 。
Sir从中看到了一丝希望 。
还记得那部《地球最后的夜晚》吗?
当年由于宣发上的失误,导致大部分观众产生巨大期待落差 。
有不少观众在影片放映结束后与工作人员要求退票 。
这部电影的宣发,像是文艺片的“遮羞布”,将一部文艺片包装成为一个商业片,挂羊头卖狗肉之后,毁了自己的口碑 。
而这次翻车 。
其实就是“影迷”与“普通观众”喜好的剧烈碰撞 。
中国有影迷群体吗?
至少之前,在市场上,是不明确的 。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引进片很少会有那些大师佳作,我们的新导演,大多是拍商业片起步的原因 。
但这一次 。
哪怕是睡出来的 。
也至少,是影迷的一次发声,一次胜利 。
而市场 。
其实也在同时,留意到了这样的细分领域 。
就像毕赣在《路边野餐》的采访里称:“我发现其实观众的口味相差蛮大的,我小时候所有人都站在同一层次上,而现在观众都有自己的需求 。”
我们可以有主旋律大片 。
但同时 。
拥有更多的,小众领域的电影,这才应该是最合理的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