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剑羚( 二 )


阿拉伯剑羚

文章插图
阿拉伯剑羚分布图繁殖方式阿拉伯剑羚一年四季均可发情交配,但主要集中于10月至翌年5月间,一雄配多雌,繁殖期内雄性之间大打出手以争夺交配权,雌兽的妊娠期约8-9个月,每胎仅产1仔,哺乳期约3-5个月,幼仔跟随母亲生活1年左右后独立,1-2岁性成熟,最高寿命20年 。亚种分化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由于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等人为因素,野生阿拉伯剑羚已于1962年绝迹 。在20世纪50年代各国就已经开展人工繁育工作 。阿拉伯、沙特、阿联、安曼、约旦、叶门都设立了相应的保护区 。于1982年初期在阿曼就开始了重新引入的计画,1982年,美国将一部分圈养个体送回阿拉伯半岛野化放生,总数量仅发展到400-600只,在沙乌地阿拉伯的数量由1997年的400只增加至2003年的700只,分布在以色列的族群也有所增加 。于2007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就在阿布达比放生了100头阿拉伯剑羚,目标是于2012年引入达500头 。凤凰城动物园也在保护阿拉伯剑羚的保育工作上出一份力 。于1962年,开展了第一个饲养阿拉伯剑羚的计画 。最初开始时只有9头,至今已有超过200头 。这些饲养的阿拉伯剑羚被送往其他动物园开展新的群族 。到了1990年,它们的数量就有超过1300头,包括112头饲养的被重新送到野外 。2007年6月28日,阿曼的阿拉伯剑羚保护区成为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除名的地区 。原因是因阿曼政府开採石油,大幅减少其栖息地90%的面积 。阿拉伯剑羚已经在阿拉伯半岛成功恢复了自然栖息地,由濒危降级到易危物种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在最新的濒危物种红名单中将剑羚从"濒危"变成了"易危" 。物种的延续首次没有按照濒危到灭绝的方向发展,而是成功逆转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