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做孩子们的“心灵营养师”

温州网讯 如果每个留守儿童的心灵都需要精心呵护,那么廖雪燕就是他们的 心灵营养师 。作为村妇联主席,她32年全心全意坚守在亦垟村,并十年如一日守护在村里留守儿童身旁,通过创办 孝德讲堂 为孩子们开讲《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带出了一批又一批讲孝廉、明礼义的孩子。
在新的起点上发光发热
【 孝德|做孩子们的“心灵营养师”】 1990年,18岁的廖雪燕经人介绍,认识了在柳州做粉干生意的瑞安湖岭人周宝达。周宝达为人实诚,廖雪燕十分中意,便和他在广西领了证,回到湖岭办婚宴。刚来到湖岭,廖雪燕有些后悔了,放眼望去,没有康庄大道,有的只是走不完的黄泥路,几经周折终于来到亦垟村,乡村的清苦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廖雪燕说,既来之则安之,从小由外婆带大的她吃得了苦,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和好胜心,既然来到了这里,她就要把家持好。远嫁他乡的廖雪燕十分想念家人,高中毕业的她便开始写家书。得知这个外地女子能识字又会写信,当地的村民纷纷来找她,让她代笔给在外的亲人写信。2000年的时候,赶上村里人口普查,驻村干部知道廖雪燕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还是一位热心肠的好邻居,便建议她担任村妇女主任,从此她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坚守对孩子们最纯粹的爱
廖雪燕只有两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也重组了家庭,留下她与外婆相依为命。她深切知道身为留守儿童会留下怎样的遗憾,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怎样的伤害,于是在同样有着许多留守儿童的亦垟村,廖雪燕开办了春泥计划学习班,将孩子们召集起来,给他们读书、讲故事、说道德。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廖雪燕参加了传统文化培训,从此她爱上了传统文化。2012年,她征得村干部的同意,将春泥计划学习班改为孝德讲堂,让孩子们沐浴在传统文化中。现在,孝德讲堂已经走过了10年的风风雨雨,每个周六,孩子们都在这里挺直了身板大声诵读《弟子规》,这两年甚至还办起了夏令营和冬令营,让真正有需要的孩子能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
廖雪燕的孝德讲堂是花了心思的,她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是根据孩子们的需求来上的。孝德讲堂出名后,许多单位都希望与廖雪燕合作,但她发现这些所谓的合作,仅仅是让孩子们来体验生活,让他们从中获得快乐。这与她的理念完全不符,她希望传统文化能够真正地影响孩子的行为举止,影响他们的一生,而不单单是一种体验,所以她都拒绝了,她想保持孝德讲堂的纯粹性,坚守她对留守儿童的那一份简单的爱。
用爱战胜生活中不幸
廖雪燕记忆最深刻的,是今年四月份来的一位小女孩。起初是小女孩所在学校的校长找到廖雪燕,想请她帮帮这位小姑娘。廖雪燕在了解了她的身世后,颇有感触,决定隐瞒身份亲自去学校见见她。来到学校的时候正值午餐,廖雪燕很自然地走过去和她聊起了午饭。 她的眼神在躲闪,我能感觉到她内心的不安。 廖雪燕明白这样的眼神意味着什么,当即决定让校长带她来孝德讲堂。 我认识你,你是孝德讲堂的老师。 令廖雪燕意外的是,小女孩认出了她,眼神也变得柔和了。 那你愿不愿意去我那儿上课呢? 小女孩点点头。那个周六,小女孩的外婆领着她和弟弟一起来到了孝德讲堂。
接触了几节课,廖雪燕发现每次讲到有关孝文化的内容,观看一些孩子家长在一起的视频时,小女孩都会哇哇大哭,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因此每次下课,廖雪燕都会留下她和弟弟谈谈心。一开始,小女孩的情绪很不稳定,但随着深入接触,一个月后,小女孩渐渐放下了戒心,慢慢地和廖雪燕聊起了她的生活。她的父母离异了,由此她变得有些抑郁,不敢直视任何人。于是,廖雪燕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家访,不断地鼓励和关心孩子,小女孩也渐渐走出了阴影,变得开朗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