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居家隔离即将临盆 中和街道多方联动打通“生命之门”

“你好,请帮帮我!我的孕产期是8月5号,但是我老公去过郑州,社区通知我们同住人员都需要居家隔离,孩子我不可能生在家里啊,我该怎么办啊……”8月2日,家住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姐儿堰社区锦灿街的居民李某致电社区,声音急促而哽咽。李某的丈夫蒋某7月27日从郑州风险区回来后,本人及同住人员需居家隔离留观14天。一边是即将临盆生产的孕妇,一边又是严格的疫情管控。那么,中和街道是如何链接医疗资源,为她顺利生产提供专属精准服务的呢?

打通|居家隔离即将临盆 中和街道多方联动打通“生命之门”
文章插图

成立专班
合力解决居民难题
当姐儿堰社区收到李某的求助信息后,立即将情况上报给中和街道民生办和卫生服务中心,街道随即成立专班组,联合民生办公室、姐儿堰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小区物业,在充分研判实际情况后,专门制定了特殊隔离人员隔离和服务方案,由社区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居家检测服务,民生办公室畅通妇产医院通道,物业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在充分保证隔离人员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的情况下,确保了疫情防控不出现疏漏。
层层衔接
贴心照顾静心待产
“一家人都需要隔离,哪个到医院陪我生娃娃呢?”李某这个问题,从隔离期一开始就一直困扰着她。
丈夫作为主要隔离人,未满时间肯定是不能出门的。李某的妈妈作为同住人员,按照要求同样不能出门,这就导致无人陪同照顾产妇生育。
“陪护李女士生宝宝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一方面,街道民生办和卫生服务中心向李某家提供了24小时服务电话,随时解答她提出的难题,并安排网格员每日上门关心她的身体情况,安抚她的情绪,让她静心待产。另一方面,安排专人与市、区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开通绿色办理渠道,主动沟通、深入阐述问题难点,积极提供佐证资料。
8月5日,通过各方层层对接,在24小时内,上级部门及相关单位同意李某的母亲作为产妇陪同人员,进入医院照顾李女士生育。
环环相扣
畅通专属生命通道
临盆产妇生育宝宝在平时是一个并不复杂的事情。但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作为需要居家隔离的待产孕妇,要保证顺利到妇产医院去正常生育,就需要提前做很多的准备工作。
“肚子有反应了,估计要生了……”8月8日上午9点5分,李某给社区致电,表示即将生产。街道立即启动已提前制定好的应急预案。在防疫措施安全到位的前提下,社区服务小组立即到楼栋待命,并第一时间上报街道,街道民生办公室通知提前联系好的助产机构,派出专车将李某及其母亲二人,从单元楼直接接送至医院单独隔离区待产。同时,物业对李某所在的单元楼及周边进行了全覆盖消毒。
“生了个女儿,母女平安!”当晚11点,好消息传来。8月9日一大早,街道、社区随即对接医院方面,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及转运事宜;中午1点,由中和卫生服务中心安排转运专车将李某一家送回居住小区,“四人隔离服务小组”已经在现场待命,完善防疫措施后,李某一家完美团聚。最后,由物业再次对楼栋进行了全面消毒。
“层层衔接、环环相扣,我们为李某‘量身打造’的这个‘生命环线’既展现了街道对防控力度的把握,也体现了社区对服务温度的把控。”姐儿堰社区党委书记陈黔渝表示。
如何让需要居家隔离的待产孕妇顺利生产?这是一道怎样为群众办实事的考题,中和街道、社区及相关单位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华西社区传媒采访人员 冯浕 社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