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号|诸暨网丨黄肖梅:24小时待命的“疫苗卫士”


批号|诸暨网丨黄肖梅:24小时待命的“疫苗卫士”
文章插图

黄肖梅,诸暨璜山人,参加工作30多年,疾控中心疫苗防疫科干部,负责我市疫苗管理工作。
■融媒体采访人员 周旦 通讯员 周蓉苗 根据全省大规模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安排,我市于3月份正式启动18周岁及以上人群疫苗接种工作,在全市设立接种点23个,其中固有常规接种点9个,方舱式临时接种点14个。截至8月8日24时,我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178.53万剂次,其中,第一剂次累计接种100.93万剂次,第一剂次任务完成率达100%,获省里点名表扬。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有序开展的背后,离不开及时、高效的疫苗运输、配送,市疾控中心防疫科黄肖梅就是其中一员。 严谨对待每一支疫苗 “新一批疫苗大约中午送到,请做好准备。”昨天,黄肖梅根据通知在办公室等候。中午11点左右,疫苗运输冷藏车从绍兴到达诸暨,黄肖梅和疫苗防疫科的同事们立刻到新冠疫苗专用冷库中,迅速进行疫苗的出入库工作。 为做好新冠疫苗出入库工作,市疾控中心成立了新冠疫苗管理配送专班,对新冠疫苗的出入库、存储实行专人负责、专账管理。入库前,疫苗专管人员先核实疫苗运输工具、疫苗冷藏方式、疫苗名称、生产单位、规格、批号、有效期、数量、用途、疫苗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监测记录等内容,再扫码校验、入库,确保每一支疫苗来源去向可溯源,实现新冠疫苗全流程追溯和精细化管理。 等完成这些工作已经是下午1点多了,他们才吃上午饭。“全市20多个接种点都有很多人等着接种,所以我们要第一时间做好入库和出库,尽快把疫苗送到接种点,一般都顾不上吃饭。”黄肖梅说。 全天候待命是常态 由于新冠疫苗是生物制品,对温度极为敏感,冷链运输和储存需要在2℃-8℃范围内。这个温度乍一听起来,并不算太极限的低温,但冷库的低温,主要靠大型冷风机不间断吹风制冷。冷库空间较小,大约只有20立方米,人走进去,冷风机的位置就正对着脑袋狂吹。一般被电风扇吹久了都会头疼,更不要说是大功率的冷风机了。从室外30多度的高温进入冷库,温差较大,黄肖梅在进入冷库工作前,会穿上一件厚的冲锋衣保暖。但是疫苗分配数量大、批号多时,在冷库一待至少就是1小时,等干完活整个人都是冰凉的。“时间长了,那感觉就像冬天吹西北风一样”。 不同生产厂家的疫苗包装不同,有的疫苗每箱1200支,重达5公斤左右,大批量搬运疫苗对体力要求很高。另外,出库、入库都必须认真核对信息,这项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黄肖梅说,最多的一天,她和章丁女、陈喆瑶、凤思苑等同事接收了三批次6万剂疫苗,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疫苗送达的时间并不确定,也会有凌晨两三点送到的情况,一旦接到发苗信息,无论深夜还是凌晨,他们都必须克服困倦上路,赶赴绍兴领苗,连夜完成收发工作。“如果一天来两三次疫苗,我们就倒班工作,确保第一时间将疫苗送到接种点,不让接种群众等待。”黄肖梅说。 这样连轴转的工作从3月份一直持续到现在,周末不休息,24小时待命成了他们的工作常态。 十年从未有差错 “以前主要是常规疫苗,每个月我们都会安排10来天配送,另外的时间我们报计划,接收疫苗,盘点,每月结账,也挺忙的。”黄肖梅说,“自从新冠疫苗任务来了以后就更忙了,一天下来腿都发软,有一次差点在路上晕倒。”平时,黄肖梅还要随时关注冷链信息,她对每个设备的性能都非常熟悉,要每天登记冷链温度,有时碰上停电或者天气过热过冷导致温度超标,都会随时赶过去查看,包括吃饭或睡觉的时间。“上次她受伤了,为了能尽快好起来,有几天一边扎针灸一边上班,还有一次,她老公住院了,她也只请了一天假,第二天就来了。”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金科锋补充道。 黄肖梅说,从2012年接手疫苗管理工作以来,她自觉责任重大,要保证疫苗安全,收发疫苗都要核对品名、规格、数量、批号有效期及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所有疫苗都要做到账物相符。从去年起,所有疫苗实行追溯管理,工作量一下子增加了几倍,但黄肖梅和同事们尽快熟悉并掌握所有操作流程,保质保量完成每次收发工作,十年来从未出现过差错事故。 不仅要做好管理,黄肖梅还要时时关注冷库的环境,天气的影响……“遇上台风天气就特别担心冷库的安全,今年还好,前几年有一次水漫到了冷库外面门框,晚上打着手电筒,蹚水进去查看冷库,幸好,里面没有进水!” 工作30余年,认真和细致是黄肖梅的法宝,她说:“我只是做好自己的工作,让群众尽快、安全地接种上放心疫苗是我的职责,希望尽快建立起免疫屏障,为有效控制新冠疫情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