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最北,喀纳斯的冰与火06:冰川也是流动的河 中国之最喀纳斯( 四 )


隋唐时代(公元581—907年)中,在第七世纪中期,气候变得和暖了 。公元650年、669年和678年的冬季,国都长安无冰无雪 。八世纪初和九世纪的初和中期,西安的皇宫里和南郊的曲池都种有梅花,而且还种有柑桔 。公元751年皇宫中柑桔结实,公元841—847年也有过结实的记录 。柑桔只能抵抗—8℃的低温,而现在的西安几乎每年的绝对最低温度都在—8℃以下 。到公元十一世纪初期,华北已不知有梅树了 。
…………
日本的封建主历年在西京花园设宴庆祝日本的樱花盛开,从公元九世纪至十九世纪,均有日期的记载,从而保留了一份物候记录 。这个樱花开放时期,以第九世纪为最早,第十二世纪为最迟 。
十二世纪刚结束,杭州的冬天又开始回暖 。公元1200年、1213年、1216年和1220年,杭州没有冰和雪 。这个时候,北京的杏花也是在清明开放,与今日相同 。这种温暖气候好象继续到十三世纪的后半叶 。因为自隋唐在河内(今河南博爱)、西安和凤翔(陕西)设立的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在宋元两代断断续续,直到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末年才完全停止 。从此,竹子在黄河以北不再作为经济林木而培植了 。
十三世纪初和中期的比较温暖的期间是短暂的,不久冬季又严寒了 。据收集到的记载,公元1309年,无锡一带运河结冰 。公元1329年和1353年,太湖结冰数尺,桔树再次冻死 。1351年阳历11月黄河在山东境内就有冰块顺流而下,而近年河南和山东到12月时黄河才出现冰块 。当时家燕在北京是4月末来,8月初去,同现在物候记录相比,来去各晚早一周 。可见,十四世纪比十三世纪和现时为冷 。日本樱花物候也有同样的反映 。
公元1221年丘处机从北京出发去中亚见成吉思汗,曾路过新疆赛里木湖 。他称之为“天池” 。他说,湖的四周有山环抱,山上盖雪,影映湖中 。但是,现在那些山峰上已无雪了 。那些山峰高约三千五百米,说明那时雪线在三千五百米以下 。现代天山这部分的雪线位于三千七百至四千二百米,则十三世纪的雪线大约比现在低二百至五百米 。在欧洲的俄罗斯平原,寒冷期约在1350年开始;在德意志、奥地利地区,1429—1465年是气候显然恶化的开始;在英格兰,1430年、1550年和1590年的歉收,也与天气寒冷有关 。由此可见,寒冷的潮流开始于东亚,而逐渐向西移 。方志时期(公元1400——1900年)
近人曾经根据六百六十五种方志统计了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汉江和淮河的结冰年代(十三世纪至二十世纪),以及近海平面的热带地区降雪落霜年数(十六世纪开始) 。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温暖冬季是1550—1600年和1720—1830年间 。寒冷冬季是在1470—1520年、1620—1720年和1840—1890年间 。以世纪来分,则以十七世纪最冷,十九世纪次之 。
这个结果与日本诹访湖(北纬36°,东经138°)的结冰日数相比较,是近乎一致的 。只是日本严冬开始和结束的年代,比中国提早四分之一世纪 。
上面谈到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冬季是相对寒冷的,最冷的是十七世纪,特别是公元1650—1700年间 。例如,江西的桔园和柑园在公元1654年和1676年两次寒潮中,完全毁灭了 。在这五十年期间,太湖、汉江和淮河均结冰四次,洞庭湖也结冰二次 。我国热带地区,冰雪也极频繁 。湖北沙市在1608—1617年记载有过桃、杏、丁香、海棠等开花日期,与今日武昌相比,要迟七天到十天 。1653—1655年间北京物候记载与现在相比,也要差迟一、二星期 。并且根据当时旅行记录,1653年11月18日天津运河已冰冻,不能通航,只得乘车到北京;1656年返程时,北京运河是3月5日解冻的 。因此可以估计当时封冻期为一百零七天,而目前冰冻期只有五十六天 。从物候的迟早可以估算北京在十七世纪中叶冬季要比现在冷2℃左右 。仪器观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