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五 )

成都市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
文章插图
龙泉驿交通社会事业教育事业截至2017年末 , 龙泉驿区共有普通国小34所 , 在校学生51976人 , 专任教师3051人;普通中学20所 , 在校学生30895人 , 专任教师284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所 , 在校学生13195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 国中升学率96.4% , 高中升学率99.9% 。

高等院校
四川旅游学院成都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师範大学成龙校区四川师範大学东校区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天一学院文体事业截至2017年末 , 龙泉驿区共有体育场馆2个 , 剧场、影剧院8个 , 博物馆、展览馆23个 , 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45.9万册 , 增长27.2%;2017年 , 龙泉驿区举办各类体育活动170场次 , 参加体育比赛3.6万人 , 观看体育比赛15.5万人 , 参与全民健身活动近80万人 。电视覆盖率达100% , 广播覆盖率达100% 。卫生事业截至2017年末 , 龙泉驿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09家 , 比上年增加53家;拥有床位数4955张 , 比上年增加492张 。医院、卫生院、社会卫生服务中心技术人员5069人 , 比上年增长6.31% , 其中 , 执业(助理)医生1805人 , 比上年增长6.93% 。卫生防疫人员312人 , 比上年增长3.0%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91‰ , 比上年下降1.57%;婴儿死亡率2.13‰ , 比上年下降1.52% 。社会保障截至2017年末 , 龙泉驿区有各种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15个 , 比上年增加1个;床位3157张 , 增长5.0%;2017年 , 龙泉驿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7.5万人 , 增长14.2%;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2.8万人 , 增长-9.6%;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5.4万人 , 增长2.1%;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3.1万人 , 增长14.0%;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5.9万人 , 增长9.8% 。历史文化非遗文化草编工艺龙泉驿区草编製品以草帽为代表 , 其编织工艺精巧 , 历史悠久 。草鞋、草绳等次之 。产地以柏合镇为甚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 法国人马尼爱游历成都后记述:“生意之最巨者有草帽一种 , 川中男女 , 夏天每购戴之 。”民国初年 , 柏合寺兴草编市场 , 川西客商每年坐镇收购 。20世纪80年代 , 为草编工艺发展鼎盛时期 , 时有草编企业100余家 , 年产草帽和工艺草编製品300万件以上 , 产值1000万元以上 。20世纪90年代后 , 消费者减少 。因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 草帽原材料(麦秆)奇缺 , 生产萎缩 。2003年和2004年 , 区、镇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联合举办草编文化节 , 展出柏合镇“草帽大王”蒋桂良等15人费时两个月 , 使用8800米麦草辫编制一顶直径6米、高1.2米、重400公斤的大草帽 , 与一顶直径3.5厘米、帽深2.5厘米、帽缘直径1厘米 , 仅能勉强容进一根小指头的小草帽 。次年草编文化节 , 由4个草编艺人费时36天 , 耗用优质麦秆20多万根製成一条全长50.2米 , 龙头高2.08米 , 龙鳞由2008米草辫和2008块草编构成的“奥运草龙”展露龙颜 。柏合镇命名为“成都市草编艺术之乡” 。2005年柏合镇爱国村老人魏宗惠(71岁)用麦草编制草帽、手提包、女鞋、花篮、果篮……参加青城山草编工艺展览 , 其製品因工艺精湛而供不应求 , 并获“成都市民间手工草编艺术家”称号 , 加入“成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2006年 , 龙泉驿区草编工艺被列入成都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舞蹈洛带江西会馆广场的舞狮表演新中国成立前 , 境内有龙灯、狮灯、牛儿灯、小花灯、蚌壳灯、车车灯、幺妹灯等民间灯舞 , 多在春节期间开展活动(详见前志);新中国成立后淡出 , “文化大革命”期间绝迹 。“文化大革命”后逐渐恢复 。1989年龙泉、茶店、柏合、洛带、文安等乡镇分别有狮灯、彩龙、小金龙、花灯(唐僧取经)队和牛灯队 。20世纪90年代后期 , 有洛带镇龙灯队和龙泉镇、茶店乡狮灯队 。其后 , 狮灯队因人员缺失等原因停止活动 。秧歌舞解放初 , 解放军传来秧歌舞 , 各乡镇组建秧歌队进行宣传活动 。其后逐渐淡化(歌舞声调见前志) 。1976年粉碎“江清反革命集团”后复甦 。1988年在离退休老人中多见 。区老年大学排练老年秧歌迪斯科舞蹈参加市老年健身舞比赛 , 获得好评 。1997年3月“7062基地”老年秧歌队表演有浓郁的东北乡土气息和民俗特色 。艮劲儿、美劲儿、泼辣劲儿惟妙惟肖 。前部为近百人的队员头戴花环 , 身着滚边大红汉民族服饰 , 脚穿绣花鞋 , 手握红手帕 。在队前打场(开道)者引领下鱼贯相随 , 伴随锣鼓节奏边走边扭 , 互相穿插 , 默契配合 。队伍后部分是跑驴、旱船、霸王鞭等道具舞蹈和装扮成小姐、相公、媒婆的各类人物 。整个队伍中有一丑婆手持红手帕和旱菸袋 , 抖肩摆胯碎步颤、穿针引线前后钻 , 妙趣横生 。客家文化地处成都东山的洛带镇是中国有名的客家古镇 , 镇上有二十多万客家人 , 是四川客家人主要聚居区 , 客家人占镇总人口数的86% 。他们至今还保留从幼儿到老人说客家语的传统 , 被称为客家人的“方言岛” 。客家民居、习俗在历史的发展中得以完整保存 。洛带古镇尚保存有一街7巷子的古镇格局 , 洛带镇最有特色的是客家古老的建筑 , 他们多为清末明初风格 。现仍保存着广东、江西、川北、湖广等客家人四大会馆 , 透漏出强烈的客家文化气息和古朴风韵 。2001年3月 , 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暨客家学术研讨会 , 引起了海内外客家人的关注 。花果文化龙泉驿区是全国闻名的水果生产和出口基地 , 素以“四时花不断 , 八节佳果香”着称 。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18万亩 , 盛产水蜜桃、枇杷、葡萄、脐橙等二十余种优质水果 , 年产量达二亿斤 , 其中尤以水蜜桃、种植最负盛名 。全区现种植桃树十万余亩 , 数百万株 , 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 。桃花的规模和数量居全国十大桃花观赏基地之首 。自1987年至2005年 , 龙泉驿区利用桃花成景的优势 , 共举办十三届“成都龙泉桃花会” 。2000年 , 桃花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成都桃花节” 。2001年8月29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成都桃花节为“成都国际桃花节” 。风景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