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语 公正( 二 )


持心如衡,以理为平(明·刘基)
平而后清,清而后明(宋·司马光)
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三国志〉
不看人行事(俄罗斯)
一碗水端平 手抹桌子一字平
公买公卖,童叟无欺
水虽平,必有被;衡虽正,必有差
公正是施政的目的(丹·笛福)
虚荣告诉人们什幺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幺是公正(兰多)
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西塞罗)
我们不能拒绝给人以公正,也不能拖延给人以公正(无名氏)
做事公正一小时,胜过祈祷五昼夜(阿拉伯)
一切背离了公正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柏拉图)
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公正是赏罚公明者的美德(亚里士多德)
高于道德的东西必须基于公正,包含公正,并通过公正的途径去获取(享·乔治)
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捨(孟德斯鸠)
在政府事务中,公正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力量(拿破仑)
事例包拯在朝廷为人刚毅,贵成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 。人们把包拯笑比黄河水清了,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 。京城称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爷包老 。”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 。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 。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谢全部毁掉 。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包拯在三司任职时,凡是各库的供上物品,以前都向外地的州郡摊派,老百姓负担很重、深受困扰 。包拯特地设定榷场进行公平买卖,百姓得以免遭困扰 。官吏负欠公家钱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机会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儿抓起来,包拯都给放了 。包拯性格严厉正直,对官吏苛刻之风十分厌恶,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虽然嫉恶如仇,但没有不以忠厚宽恕之道推行政务的,不随意附和别人,不装模作样地取悦别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亲旧故友的讯息都断绝了 。虽然官位很高,但吃饭穿饭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时一样 。他曾说:“后世子孙做官,有犯贪污之罪的,不得踏进家门,死后不得葬入大墓 。不遵从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