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上海交大毕业生街头吹6年萨克斯:治愈路人是一种幸福( 二 )


临走时,这位观众给了华俊一个拥抱,华俊说,这个拥抱很值得,因为无需多言,自己的音乐就能帮助到城市里某些失落的人,是一种幸福。
上海的街头艺人需要严格自律,除了上岗前考核,还需要签署“不定价、不销售、不扰民”等14项持证上街的职业约定,并接受艺人自治的督导团队的监督与管理,注意职业形象,严格要求表演时的情绪和行为。
华俊说,记得有次在地铁音乐角演出,一对年轻夫妻推着婴儿车过来,推车里有一个熟睡的宝宝。“我提前降低了音量,等这对母子走过,我再调回来。这位妈妈转身,还给我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后来,上海街头艺人们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就把“为孩子调低音量”这条作为一项不成文的规定,“我们要成为城市的风景,而不能增加城市的噪音。”
持证表演已经成为上海街头的“平常事”
上海街头艺人表演早在2014年开启“破冰之旅”,从静安公园起步,如今表演点位扩展到30多个,遍布上海;而上海持证街头艺人从最初一批8人扩展到今年已有17批300余人,覆盖钢琴、键盘、吉他、萨克斯、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尤克里里、箫、手风琴等30余种乐器演奏,以及剪纸、中国结编织、人像漫画、艺术气球等20多种手工艺展示。
在上海持证街头艺人的队伍中,三分之二都是拥有高学历的80、90后年轻艺人,他们中有双学士、双硕士,还有很多海归。
“上海街头艺人已经成为了城市的风景线,越来越多的高学历、高素质人群被吸引加入这个群体,这无疑是宝贵的财富。我也要为母校上海交大努力争光,人总是要向前看,满足于已经拥有的容易让人产生惰性,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不让自己后悔。”华俊说,做街头艺人不是纯粹为了收入,最主要的是实现梦想和对艺术的爱好,才继续坚持下去。
靠自己的才艺,尽自己的努力,改变以往人们对街头艺人的偏见和误解,这是华俊的心愿。而从事街艺表演也更能让他清楚,老百姓对艺术的喜好是什么。“以静安公园这个点位为例,有很多上了年纪的老百姓来遛弯,他们最喜欢听经典老歌。我们表演的时候会针对性地安排这样的歌曲,很快能引起共鸣。”
做街头艺人也能反哺华俊的本职工作。“我本身从事的就是群众文化工作,面对的也是群众。在街头艺人的演出中能找到本职工作的灵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也是相辅相成的。”
如今,街头艺人持证表演成为上海日常文化生活中的“平常事”,而这样的“平常事”已经声名远播。
一次,华俊代表上海街头艺人赴新西兰参加元宵演出,当地一位外国观众非常激动地在演出后来到后台,用一口标准流利的中文说道:“我在上海静安公园见过你们街头演出,没想到远隔重洋,在自己国家也再次遇见你们,我太激动了。我爱上海,你们是我对上海的美好记忆。”
【 毕业生|上海交大毕业生街头吹6年萨克斯:治愈路人是一种幸福】澎湃新闻高级采访人员 陈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