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古村落( 二 )


皖南古村落

文章插图
皖南古村落其传统古民居的基本单元一般为三开间、内向的方形或长方形,其平面虽方整却不呆板,紧凑而不显侷促,经过精心组合的空间格局统一而又变化灵活,平面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后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作採光通风之用 。在此基础上建筑纵横发展,组合自由,形成有二进、三进、四合多种形式的住宅 。民居建筑基本结构是採用抬梁或穿斗的人字形坡顶,外墙围护结构,採用山墙隔离 。底部用黟县青条石做基础,顶部做迭落形或凸孤形,用青 石镂空雕成花卉和几何图案装饰 。大门均用黟县青石做框,上部镶嵌门罩,多砖石雕刻,以花鸟虫鱼或历史场景为题,各有寓意 。西递民居庭院大都置于前庭,也有的庭院置于楼两侧或房后 。庭院设定灵活,小巧玲珑,布局紧凑 。巧妙运用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範围内,巧与因借,在即步可吟的庭园景中充满诗情画意 。民居院落善于利用漏窗、门洞、隔扇、建筑、花木等划分、组合空间,创造出通透疏朗,层次错迭、隐约迷离的效果,用以表达多重的意境,引发人们的想像和联想,使之获得多方面的感受和启示 。宏村宏村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的黄山脚下,是一座有着大量明清时期历史建筑的古村落 。村中还构建了完善的水系和颇具特色的“牛”形布局,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 。该村始建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最初叫作弘村,是汪氏家族的聚居地 。明永乐年间,汪氏族长请风水先生勘定环境,重新布局了建筑,并引水入村 。清代中期,村中再次进行大规模的兴建,并为避乾隆帝“弘曆”之讳,而更名为“宏村” 。村内现在依然留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其中明代建筑1幢,清代建筑102幢,民国时期建筑34幢,大都保存完好,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 。
皖南古村落

文章插图
宏村的一大特色是它有着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统 。村民们将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内,开凿了一条近1米宽的水圳,九曲十弯,为各家各户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也起到调节气温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水圳在村的中部形成半月形的月沼,又在南部形成弓形的南湖,构成了宏村独特的风貌 。该村的另一大特色是它的平面採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 。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形状惟妙惟肖,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 。宏村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 。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 。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闢了鱼池 。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 。主要景点南 湖南湖位于宏村南首,建于明万曆丁未年(1607年),宏村村落经永乐年间到万曆年间,楼舍连栋,高低错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又在万曆年丁末年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建成南湖 。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画桥"可东西划舟 。清嘉庆甲戊年秋,浙江钱塘(今杭州)名士吴锡麟游南湖后,撰文述道:"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 。古今许多诗人画家游南湖后作了不少诗篇、画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