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生物( 二 )

Streptomyces)放线菌属(Actinomyces)、诺卡菌属 (Nocardia)和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等 。放线菌具有分解植物残体和转化碳、氮、磷化合物的能力 。某些放线菌还能产生抗生素,是许多医用和农用抗生素的产生菌 。每克表层土壤约含放线菌几十万至几千万个,是数量上仅次于细菌的一个类群 。真菌大多为多细胞生物,部分为单细胞生物 。个体较大,呈分枝状丝菌体,细胞直径3~50微米 。土壤中常见的真菌有青霉(Penicillium)、麴霉(Aspergillus)、镰刀菌 (Fusarium)和毛霉(Mucor)等属 。真菌参与土壤中澱粉、纤维素、单宁的分解以及腐殖质的形成和分解 。每克表层土壤只含真菌几千至几十万个,是土壤菌类中数量最少的一个类群,但其生物量〔指每平方米麵积中菌体的重量(克)〕高于细菌和放线菌 。藻类土壤中的藻类大都是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丝状体 。直径3~50微米,喜湿,多栖居于土壤表面或表土层中,数量较菌类少 。土壤中常见的有绿藻、蓝藻和硅藻 。蓝藻中有的种类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 。原生动物单细胞生物 。以植物残体、菌类为食料 。土壤中常见的有根足虫、纤毛虫和鞭毛虫等 。大部分微生物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需依靠现成的有机物取得能量和营养成分 。它们在土壤中的数量常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有关,因而在表层土壤中的发育量常高于其他层次 。中国主要土类中的微生物数量见表1 。主要功能土壤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①作为土壤的活跃组成分,土壤微生物的区系组成、生物量及其生命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有密切关係 。同时,土壤作为微生物的生态环境,也影响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消长和活性 。②参与土壤有机物质的矿化和腐殖质化过程;同时通过同化作用合成多糖类和其他複杂有机物质,影响土壤的结构和耕性 。土壤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还能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物质的溶解 。微生物参与土壤中各种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对营养元素的有效化也有一定作用 。③参与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循环,包括碳素循环、氮素循环和矿物元素循环,促进植物营养元素的有效性 。④某些微生物有固氮作用,可藉助其体内的固氮酶将空气中的游离氮分子转化为固定态氮化物 。⑤与植物根部营养关係密切 。植物根际微生物以及与植物共生的微生物如根瘤菌、菌根和真菌等能为植物直接提供氮素、磷素和其他矿质元素的营养以及各种有机营养,如有机酸、胺基酸、维生素、生长刺激素等 。⑥能为工农业生产和医药卫生事业提供有效菌种,培育高效菌系,如已在农业上套用的有根瘤菌剂、固氮菌剂和抗生菌剂等 。⑦某些抗生性微生物能防治土传病原菌对作物的危害 。⑧降解土壤中残留的有机农药、城市污物和工厂废弃物等,降低残毒为害 。⑨某些微生物可用于沼气发酵,提供生物能源、发酵液和残渣有机肥料 。土壤动物土壤中无细胞壁的活有机体,一般能为肉眼所见 。主要属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 蜈蚣、千足虫等)、节肢动物(昆虫 主要是昆虫幼虫)、软体动物(蜗牛、蛞蝓等)、线形动物(钩虫、蛔虫和蛲虫)和原生动物(阿米巴、草履虫等)等 。根据个体大小、栖居时间和生活方式可分为若干类型,在土壤中分布极不均匀 。土壤动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对土壤有机物质进行强烈的破碎和分解,将其转化为易于植物利用或易矿化的化合物,并能释出许多活性钙、镁、钾、钠和磷酸盐类,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显着影响 。土壤动物积极参与物质生物小循环 。某些环节动物对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养分的富集、土壤结构的形成、土壤发育及通气透水性能等均有较好作用 。但某些动物对土壤和农、林、牧业生产有一定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