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迁移过程由于这些神庙与其背景十分协调 , 所以拯救方案决定将它们移到一个同样的背景中去 。这样 , 为了保证神庙重新落脚在纳塞尔湖的水面上 , 新地址高出以前所在位置210 英尺 , 从尼罗河后移590 英尺 。瑞典公司VBB(现为瑞典工程谘询公司SWECO)设计的这一方案优于各其他方案而被选中 , 其他方案有很多技术上的问题和较高的花费 。两座神庙于1964 年到1968 年间成功迁移 。在这四年的时间里 , 神庙上边悬崖边缘的大量石头被去掉 , 以便将建筑从它们最初的位置上释放出来 。工程师们建造了一个围堰挡住湖水;然后建筑被切割成一块块地拆除 , 再运到神庙的正面和内墙被重新建成的新地点之前 , 最大个的石块被先挪离到一个存放处 。在新址的后面部分 , 建造一个加固的混凝土拱顶形的结构 , 包围并聚合住恢复的部件 , 支持住岩石正面;实际上 , 这个建筑取代了原来悬崖边缘上完整的神庙 。完成迁移迁移完成后 , 阿布辛拜勒神庙于1968 年重新开放 。参观者仍然能够进入神庙 , 原来大神庙的一个重要特色——太阳节奇观(阳光一年两次照亮圣殿神像)被保留了下来 。不过因为无法如古埃及人般确切掌握天文 , 现在阳光照进的时间比原来提前了一天 。虽然如此 , 神殿的迁移仍旧伴随着一些批评 。一部分人坚称 , 神庙从它们原来的地点移走破坏了建筑的整体性和视觉效果 。但是 , 这个抢救行动被认为总体是极为成功的 。不仅使神庙得以保存 , 使未来一代代人讚叹研究 , 还有许多不同国家的专家参与工程 , 这就为前所未有的考古国际合作做出了榜样 。详细介绍阿布辛贝神庙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 , 古埃及新王国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 Ramses Ⅱ)建造了这座大型岩窟神庙 , 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了 , 也是新帝国的法老王时代最受保护的遗蹟 。神庙深达60余公尺 , 每年春分及秋分这两天 , 阳光会直接照进洞内最深处 , 让整个神殿闪闪发光 。后来因为亚斯文水坝的兴建 , 联合国决定将神庙切割并上移200公尺 , 以避免神庙遭水淹没 , 不过因为无法如古埃及人般确切掌握天文 , 现在阳光照进的时间已有偏差 。
文章插图
哈索尔神庙阿布辛贝神庙决非是一块块巨石的堆砌物 , 而是在尼罗河西岸粉红色砂岩悬崖的山体上 , 用人工劈凿出的宏伟建筑 。庙高30米 , 宽36米 , 纵深60米 , 门前4座巨型石质拉美西斯巨型坐像 , 每尊高20近米(65英尺) , 重1200余吨 , 像旁还精心策划且有序散落着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 , 无不栩栩如生 。雕像历经三千多年的风风雨雨 , 仍完好无损 , 可见其石质之坚硬 , 以及古埃及人三千多年前所具有的选料水平 , 都会令世代后人惊叹不已 。跨进神庙第一道门后 , 映入眼底的还有二道石门 。尤其引人注目的就要算左右两排的柱廊大厅 , 它显然成为大跨度的核心构件 , 正是这些石柱承受着洞顶极为沉重的压力 。身着盔甲的勇士群雕整齐对称分立在石柱旁 , 大厅四周刻满壁画 , 记述着拉美西斯二世远征古努比亚所建树的卓着战功 。从选址到定向 , 从庙门设计到内部结构 , 从庙内壁画到庙外各尊神像的雕刻 , 都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