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空洞( 七 )


臭氧空洞

文章插图
臭氧空洞气象厅解释说 , 一方面 , 在国际社会努力下 , 破坏臭氧层的氯氟烃浓度正缓慢减少;另一方面 , 气象条件发挥了更重要的影响 , 主要是南极的低温区域比往年减小 , 难以形成所谓的“极区平流层云” , 这也抑制了大气层中部分化合物与臭氧分子发生反应 , 减少了它们对臭氧层的破坏 。日本气象厅臭氧层信息中心说 , 臭氧层位于地球大气层的平流层 , 可以阻止有害紫外线进入大气层 。但是氯氟烃等气体排放正破坏南北两极上空的臭氧层 。每年8月和9月 , 南极气温降低 , 上空就会出现臭氧层空洞 。而是可能与2012年南极7月份和8月份气温相对往年较高有关 。今后有可能再次出现更大的臭氧空洞 , 南极臭氧层要恢复到1980年之前的水平 , 需等到本世纪中叶 。巨大空洞正在缩小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卫星数据显示 , 臭氧层空洞的历史最大值发生在2000年9月6日 , 面积达2990万平方公里 , 这个数据相当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国土面积的总和 。到2012年 , 他们记录到的臭氧空洞当年最大值 , 发生在9月22日 , 面积为2120万平方公里 , 已缩小了41% 。而2012年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平均面积最小值为1790万平方公里 , 这也是过去20年来的第二小值 。我们终于看到了相对乐观的结果 。“人类製造的化学品中的氯元素是导致臭氧层形成空洞的罪魁祸首 , 目前在南极平流层中仍存在着相当可观的氯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的大气学家保罗·纽曼说 , “自然界本身的气流震荡模式造成今年大气中平流层的温度高于常年 。正是这样的升温现象造成了臭氧层空洞的缩小 。”据观测 , 大气中的臭氧耗损物质浓度已经停止上升 , 并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从这样的情况看 , 大气中的臭氧浓度将不再降低 。但由于臭氧耗损物质分解缓慢 , 纽曼认为 , 可能要到2065年南极臭氧层才能恢复到当年的水平 。不过总体来说 , 臭氧层的恢复仍要归功于国际协定对耗损臭氧的化学品生产的管制 。保护政策在现代经济中 , 氟里昂等物质套用非常广泛 , 要全面淘汰 , 必须首先找到氟里昂等的替代物质和替代技术 。在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 , 也应努力回收 , 儘可能重新利用 。世界上一些氟里昂的主要生产厂家参与开发研究了替代氟里昂的含氟替代物(含氢氯氟烃HCFC和含氢氟烷烃HCF等)及其合成方法 , 有可能用作发泡剂、製冷剂和清洗溶剂等 , 但这类替代物也损害臭氧层或产生温室效应 。同时 , 也在开发研究非氟里昂类型的替代物质和方法 , 如水清洗技术、氨製冷技术等 。为了推动氟里昂替代物质和技术的开发和使用 , 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 , 许多国家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类是传统的环境管制措施 , 如禁用、限制、配额和技术标準 , 井对违反规定实施严厉处罚 , 欧盟国家和一些经济转轨国家广泛採用了这类措施 。一类是经济手段 , 如徵收税费、资助替代物质和技术开发等 。美国对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实行了徵税和可交易许可证等措施 。另外 , 许多国家的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还发起了自愿行动 , 採用各种环境标誌 , 鼓励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和使用不带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材料和产品 , 其中绿色冰柜标誌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套用 。为了实施议定书的规定 , 1990年6月在伦敦召开的议定书缔约国第二次会议上 , 决定设立多边基金 , 对开发中国家淘汰有关物质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支持 。1991年建立了临时多边基金 , 1994州年转为正式多边基金 。到1995年底 , 多边基金共集资4.5亿美元 , 在开发中国家共安排了1100多个项目 。到1995年 , 经济已开发国家已经停止使用大部分受控物质 , 但经济转轨国家没有按议定书要求削减受控物质的使用量 。开发中国家按规定到2010年停止使用 , 受控物质使用量仍处于增长阶段 。中国由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 家用电器、泡沫塑胶、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产品都大幅度增长 , 受控物质使用量比1986年增长了一倍以上 , 成为世界上使用受控物质最多的国家之一 。从各项国际环境条约执行情况而言 , 这项议定书执行的是最好的 。向大气层排放的消耗臭氧屋物质已经逐年减少 , 从1994年起 , 对流层中消耗臭氧层物质浓度开始下降 。预计到2000年 , 平流层中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浓度将达到最大限度 , 然后开始下降 。但是 , 由于氟利昂相当稳定 , 可以存在50至100年 , 即使议定书完全得到履行 , 臭氧层的耗损也只能在2050年以后才有可能完全复原 。另据1998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发表的研究报告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作出的预测 , 大约再过20年 , 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最初迹象 , 只有到21世纪中期臭氧层浓度才能达到本世纪60年代的水平 。北极上空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 , 这个臭氧空洞主要因北极地区罕见长时间寒冬而形成 。北极地区15公里至23公里的高空臭氧严重减少 , 最大幅度减少发生在18公里至20公里的位置 , 减少幅度超过80% 。研究人员连续27天观测到极低的总柱状臭氧值 。“低于250多布森单位的最大区域大约200万平方公里 , 大概5倍于德国或加州 。”尚不清楚这个臭氧空洞是否已对人体健康构成任何风险 。研究人员认为 , 北极首次出现臭氧空洞由极地涡旋引发 , 但不是因为更冷 , 而是因为冷的时间更长 , 致使能够破坏臭氧的含氯化合物更活跃 , 以至于观测到比往年冬天厉害得多的臭氧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