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医身更医心!外科医生杨科跃:用镜头记录100多名患者愈后笑脸

近日,一段名为“愈后的微笑”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是由百余名患者照片构成的。照片里的人物在笑的同时,都在展示着自己的手部。如果仔细看,会发现他们的手部都有伤痕。
拍这些照片的人,是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的一名医生,他叫杨科跃。他为什么要拍摄这样的照片?这些照片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用镜头记录100多名患者愈后笑脸
杨科跃是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副主任医师。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接待各种手部受伤的患者,从医17年,他已经记不清给多少位患者动过手术。

受伤|医身更医心!外科医生杨科跃:用镜头记录100多名患者愈后笑脸
文章插图

杨科跃:你不要太紧张,手指是怎么弄伤的?自己不小心锯伤的是吧?锯到两个手指,食指完全掉下来了。
手指医生给你接上去了,但是我们要观察一个礼拜。这一个礼拜随时有可能出现血管危象,甚至手指坏掉的可能性。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是比较重要的,需要你配合我们医生治疗。

受伤|医身更医心!外科医生杨科跃:用镜头记录100多名患者愈后笑脸
文章插图

外科医生,是杨科跃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之余,他的最大爱好是摄影。这一喜好源于大学时代,一直延续到现在。空闲的时候,杨科跃喜欢用相机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工作中同事忙碌的身影、诊室里发生的感人故事,都是他的创作源泉。而拍摄患者的笑脸,则是3年前一名患者给他的灵感。

受伤|医身更医心!外科医生杨科跃:用镜头记录100多名患者愈后笑脸
文章插图

杨科跃:
萌生拍照的念头应该是在2018年年初。因为当时有位患者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也是我自己手术接诊的一位患者。他当时来的时候非常焦虑、非常紧张,接近半哭泣的状态,是个中年男子。他的手是被机器压伤的,压得非常厉害。经过治疗、康复,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内,他从来没有露出开心的笑容。
有一天我在门诊告诉他,你已经康复了,可以回家工作了,他那一刻突然之间露出了笑容。这个笑容非常地打动我。所以那一刻起,我就想拍摄一组照片。
从那以后,杨科跃开始有意识地挑选合适的拍摄对象。每个人对伤痛有着不同的态度,有些人觉得这是一场苦难,很难走出来,但很多人经历了伤痛之后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健康。
杨科跃把摄影棚设在了自己的门诊办公室。说是摄影棚,实际上只是在墙上挂了一块黑布而已。

受伤|医身更医心!外科医生杨科跃:用镜头记录100多名患者愈后笑脸
文章插图

杨科跃:
这块画布是当时我跟我们门诊办公室的主任联系的。我说你能不能帮我安装这么一块布,我用于拍摄医学资料和人的肖像要用的。他们非常支持我。

受伤|医身更医心!外科医生杨科跃:用镜头记录100多名患者愈后笑脸
文章插图

拍摄的范围大致是在胸部以上,我会让(患者)受伤的手、治愈的手跟他的微笑合在一起进行拍摄。

受伤|医身更医心!外科医生杨科跃:用镜头记录100多名患者愈后笑脸
文章插图

三年来,杨科跃已经拍摄了100多位患者3000多张微笑照片。每一次拍照,杨科跃都会请患者在微笑的同时展示受伤的手部位置。尽管仔细看这些受伤位置还能看到一些疤痕,但是这种带有伤痕的微笑,却真实地传递出一种坚强、乐观的力量,让人难以忘怀。
医生用医术治愈患者 患者用笑容“治愈”医生
杨科跃发现很多手部受伤的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手工劳动者。手部的受伤,意味着他们很可能会失去收入来源,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因此,他想让每个患者都能痊愈,然后笑着走出医院,对生活重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