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 二 )


十二经络

文章插图
手少阳三焦经一、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末端(关沖)向上出于第四、五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人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上、中、下三焦;胸中支脉:从胸直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项部,沿耳后向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而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眶下部;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目外眦(丝竹空之下),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二、主治病侯本经腧穴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颊肿,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痛等证 。三、经穴分布本经穴分布在无名指外侧,手背,上肢外侧面中间,肩部,颈部,耳翼后缘,眉毛外端 。起于关沖,止于丝竹空,左右各23穴 。手太阳小肠经一、经脉循行起于于小指外侧端(少泽),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督脉),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缺盆部支脉:沿着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而又斜行络于颧骨部 。二、主治病候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经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少腹痛,腰脊痛引睪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 。三、经穴分布本经经穴分布在指、掌尺侧、上肢背侧面的尺侧缘,肩胛及面部 。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穴手厥阴心包经一、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胸部支脉:沿着胸中,出于胁部,至腋下三寸处(天池)上行到腋窝中,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的中间,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中沖);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到指端(关沖),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乳旁,上胶掌侧面中间及中指末端 。起于天池,止于中沖,左右各9穴 。手少阴心经一、经脉循行起于心中,出属“心繫”(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繫的部位),通过横膈,联络小肠;“心繫”向上的脉:挟着咽喉上行,连繫于“目系”(眼球连繫于脑的部位;“心繫”直行的脉: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 。沿小指内侧至末端(少沖),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心痛,咽乾,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 。三、经穴分布本经经穴分布在腋下,上肢掌侧面的尺侧缘和小指的桡侧端 。起于极泉,止于少沖,左右各9穴属络关係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係: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髒络髒,阳经属腑络腑,一髒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係 。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繫,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