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中国古代秘术之一“阵法”,了解后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二 )


战车|中国古代秘术之一“阵法”,了解后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文章插图
有缺陷的阵型,自然会让采取该阵型的军队吃亏。在经历了数次失败之后,方阵亦发生进化。东周时期,铁质武器出现,青铜兵器逐渐被取代。自此之后,步兵和骑兵被区分开来,划分为两种兵种,作战方式也随之演变。此前“三师”的单元化方阵,变成了多元化方阵。每一个兵种所组建的兵团,都开始使用“三阵”或是“五阵”。所谓“三阵”,就是将一个队伍划分为左翼、右翼和中军,三个部分的整体未必呈矩形,但依旧保留着宽正面对敌的特性。通常来说,中军是全军士气最高且人数最多的主力,在战场上的作用最大。两翼的士兵虽人数较少,但单兵作战能力一定是最强的,他们会在一场战争中起到牵制的作用。郑庄公生平最得意的“鱼丽阵”,就是一种典型的多元化方阵。“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阙漏也。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陈法。”这种战术以兵车作为核心,步兵拱卫四周。
战车|中国古代秘术之一“阵法”,了解后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文章插图
相比于传统方阵,“鱼丽阵”的排布更加松散。每一辆战车上,通常会安排三名“甲士”,分别站在战车的三个方向,每一名甲士还配备了较长的冷兵器,如戈﹑殳﹑戟﹑酋矛﹑夷矛。这些冷兵器被插在战车上的武器架上,作战期间甲士根据需要随时取用。在三名甲士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并非居于其中的甲士,而是站在左方的“车左”,亦被称作“甲首”。他的主武器是弓箭,任务是使用弓矢击杀距离较远的敌人。位于右侧的“车右”也叫“参乘”,他的主武器是长杆冷兵器,任务是刺杀那些靠近兵车的敌人或敌对战车上的乘员。倘若战车在作战期间发生故障,如被障碍物阻挡,车右便要跳下车进行推车或清障。居中的甲士,通常不会在第一时间杀敌,他的任务是手握缰绳操控马匹,保证战车行进平稳。这种车兵的配置,有点像热武器时代的坦克班。前文我们提到,武王伐纣时使用了兵车三百五十乘,由此可见,在那个时代不论是兵车还是甲士都是十分金贵的。兵车就像一种杀伤力巨大的重装单位,甲士便是操控这一重装单位的精英。通过文献的记载可知,不是每个士兵都有资格成为甲士的,想要担任甲士起码要成为“士”。每一辆兵车上的三甲士,御者的资历往往是最老的,因为每一个御者都要操纵六条缰绳。古代的“君子六艺”中,“御”亦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历史上有不少御者凭借高超的驾驶技术加官进爵,甚至成为一方诸侯。例如嬴政的祖先曾担任周天子的御用御者,因擅长御马而跻身诸侯之列。由于战车是无比珍贵的,一场战争中损失一台战车或几名甲士,对于指挥官来说都是十分心痛的。所以,“鱼丽阵”中其他单位的作用就是保护好战车,最大化战车的效能。一般来说,“鱼丽阵”中的战车被布置在整个军阵的最前方,每一辆战车之间的空隙均由步兵填充。在发动总攻之前,先以两翼作为佯攻,随后再出动兵车发动总攻。
战车|中国古代秘术之一“阵法”,了解后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文章插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阵”逐渐取代了“三阵”。这种阵型由开路的先头部队前军、保护兵车的右军、负责粮草辎重的左军、殿后的后军及主要由兵车构成的中军组成。相比于之前的“鱼丽阵”,这种阵法的功能更加完善。楚人善用的“荆尸之阵”,便是一种经典的“五阵”。应用了“五阵”的经典战役有不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公元前541年晋大夫魏舒指挥的一场战争。晋军的对手狄人十分强悍,且两军处在逼仄的山谷阵型中。魏舒大胆地采取了“毁车以为行”的战术,以步卒作为主导,舍弃战车效能的同时换取了机动性,借此成功地打赢了这场战争。战国时代,齐人孙膑将阵法的发展推向高潮,由他所发明的《十阵》一度影响了未来的冷兵器战争。三国时代诸葛亮擅长的“一阵八体”,其实就是孙膑《八阵》的改良。参考资料:【《中国古代“阵法”演变》、《十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