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竹漂( 二 )


独竹漂

文章插图
独竹漂当时朝廷派采木官,到刚刚开始被外界所知的播州原始森林赤水、习水一带採办楠木等 。过去赤水河不通航运,楠木又很珍贵,遂每一棵木料委派一人或多人运送,到长江边再绑成排或用船运至江南,转运京城 。在慢长的运木工作中,人们逐渐习惯站在独木上撑竿运送楠木,并竞争嬉戏、打闹而演变成为一种水上游戏 。长此以往,就将这项活动作为民间娱乐游戏的形式固定下来,称为独木漂 。清初发展到清初,楠竹发展起来,人们发现用竹比用木料更好,遂将独木漂改成了独竹漂,每年端午涨水时,习水土城的居民和城郊农民就会成群结队,在河里进行独竹漂比赛,如果有人掉水了,就会赢得一阵阵得开心的笑声;胜利者则被簇拥着敬酒敬茶,戴上大红花,出尽风头 。当代考证1998年,赤水复兴马鞍山发掘的汉晋时期的古崖墓群中,有一座墓穴的石棺壁上,就有一幅一人双手持竿立于一独木上的石刻图案 。后有诗云:“茅台斜阳映赤水,残阳几叶贩酒船 。独竹飞流飘然过,縴夫逆行步步难 。这个石刻文物表明,赤水河流域的“独竹漂”已有相当久远的历史 。战国、秦、汉时代的赤水河流域属于古夜郎国的核心地区 。夜郎国就是竹国 。夜郎王就是竹王 。“独竹漂”是早期生活在江边的夜郎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项目保护保护意义赤水独竹漂是赤水先民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结晶,虽然高超的体育技能集娱乐性、观赏性、挑战性于一体,并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但随着外来文化的侵入,人民思想观念的改变,赤水独竹漂如不加以保护,这项优秀传统的民间体育竞技仍将面临失传的危机 。纵观独竹漂千年来的民间体育竞技发展史,加强对独竹漂进行有效的保护,仿佛给后生们留下了一部见证赤水先民勤劳智慧的史书,以及赤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鲜活物证 。
独竹漂

文章插图
保护行动在原发地建设独竹漂保护基地,举办独竹漂培训班,可为这项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传承发展培养新人;为贵州本土民族体育项目保持优势提供培养竞技人才的土壤;为各地旅游市场培养众多表演人才,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进而扩大贵州的文化影响力 。赤水市人民政府把赤水独竹漂作为本市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台强制有力的措施,对赤水河、赤水楠竹、赤水独竹舟民间传统体育绝技,传承人进行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