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朝野|权倾朝野的铁帽子王 制定了一条家训: 财大祸大

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第七个皇子,生于1840年。
以运气而言,奕譞没有四哥奕詝好,奕詝最后做了皇帝,即咸丰皇帝;以资历而言,奕譞又不及六哥奕訢,即赫赫有名的恭亲王。所以,奕譞在朝廷里一向以行事低调闻名。
不过,奕譞并不傻。相反,他有很高的政治敏感度。1861年咸丰皇帝死后,21岁的奕譞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站队:是站在载垣、端华、肃顺等顾命八大臣一边呢,还是站在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訢一边呢?奕譞最终作出了正确选择。
“辛酉政变”之后,奕譞被封为醇亲王,历任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位,负责管理紫禁城最精锐的禁军——神机营。后来,奕譞的第二个儿子载湉被慈禧太后确立为皇位继承人,即光绪皇帝。光绪皇帝登基后,奕譞又被允许“世袭罔替”醇亲王爵位,这就是所谓的“铁帽子王”。
那时候的奕譞,堪称位极人臣、权倾朝野。但是,奕譞仍然保持着小心谨慎的风格,深怕在喜怒无常的慈禧太后面前栽跟头。慈禧太后治国的能力没有多强,可一不高兴就能让人脑袋掉地。铁帽子又能怎样?又不是铁脖子。载垣和端华都是铁帽子王,还不是让慈禧太后给杀掉了?
为了提醒自己,也为了警示后人,奕譞用工整的楷书一丝不苟地抄写写了一条家训《治家格言》,悬挂在醇亲王府的显眼之处: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子孙祸也小,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不仅如此,奕譞还将书房命名为“退思堂”“思谦室”,自号“九思堂主人”“退潜居士”,表示贵为亲王不敢随便,每日三省吾身之意。
当初,奕譞得知儿子载湉被慈禧太后确立为皇位继承人后,惊惶不安,急得当场晕厥。载湉做皇帝没多久,奕譞便奏报慈禧太后、慈安太后,请求辞去一切官职:“臣侍从大行皇帝十有三年,昊天不吊,龙驭上宾。仰瞻遗容,五内崩裂。忽蒙懿旨下降,择定嗣皇帝,仓猝昏迷,罔知所措。独犯旧有肝疾,委顿成废。惟有哀恳矜全,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钝无才之子。”
奕譞这一番话发自肺腑,让人感动。慈禧太后批准了他的请求,罢免了他的所有官职,只保留醇亲王爵位。后来,慈禧太后又赏赐他领取两份亲王俸禄,让他能够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1886年4月,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称北洋水师已训练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检阅。慈禧太后派奕譞前去巡阅。
奕譞再次体现了谨小慎微的风格,他主动要求,请求派遣慈禧太后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随行,以减少慈禧太后对自己的猜忌。慈禧太后马上批准了。
奕譞与李鸿章出海巡视北洋水师期间,每次接见文武官员,都让李莲英作陪。回到住处后,立即闭门谢客,不见访客。回到京城后,奕譞奏报朝廷为北洋水师将士请赏的同时,请求慈禧太后亲自提写匾额悬挂在大沽的海神庙——这依然是为了凸显慈禧太后的权威。
1891年1月1日,奕譞病逝于醇亲王府,时年51岁。奕譞以自己独有的风格,度过了晚清综错复杂、诡谲多变的政治格局,也算是“俭使俭用也过了”。
【 权倾朝野|权倾朝野的铁帽子王 制定了一条家训: 财大祸大】【参考资料:《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