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西新围( 二 )


关西新围

文章插图
围屋围龙屋具有坚固封闭的外围和严密的防御体系,对于天灾、人祸有着极其周密、精细的应对之道和防备手段 。关起门来也可以维持相当时日的生存 。一个大屋就是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不仅保证了他们在深入蛮荒之地后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因其具有封闭性、独立性,较少受到当地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的影响和同化,因此虽历经沧桑巨变,仍保持了固有的社会生态 。建筑特点关西新围占地总面积7700多平方米 。依山傍水,绿竹、池塘、农田、蓝天交相辉映 。新围呈正方形,长宽均为88米 。围墙高约9米,墙厚2米,围屋四角各建有一座15米高的炮楼 。俯瞰关西新围,其整体结构像个巨大的“回”字,中间的“口”字部位,是围屋的祠堂 。
关西新围

文章插图
这祠堂是围屋居民的“圣殿”,是围内建筑档次最高、装饰最华丽的地方,以其作为中轴线,将围内建筑对称布局 。祠堂,分上、中、下三厅,主房结构是客家民居“三进三开”特徵基础上扩大为“三进六开”,而形成九幢十八厅的典型建筑,共有主房124间 。高大的空间和华丽的装饰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氛围,围内围屋工艺精细考究,并有大量的木雕石刻,是围内人们过年节、赶集、祭祀等举行各项集体活动的公共场所 。建筑艺术围内通道贯穿各列建筑,百余间房屋布局科学、结构严谨 。其採光、通风、排污都考虑十分周到 。它不仅具有安全防卫、防风抗震、调 节阴阳、冬暖夏凉等功能,而且有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每幢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厅都有一个美好的传说 。主体建筑五组排列,对称分置十八厅,“三进”即从大门进来为下厅,往上走则依次为中厅、上厅,层层递进,层层增高;而“六开”则是以正厅为中轴线往左右均衡延伸,两边院落、房屋对称、门窗对称 。而以中轴线往左右延伸的结构又使正厅成为整座围屋的核心,体现着一种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其间以廊、墙、甬道相连,交通複杂,但序列分明,空间、院落组织非常丰富 。关西围不仅处处体现着巧妙构思的建筑美,而且绘画、装馆之美也令人讚叹不已 。其正厅大门前有一对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的石狮,左边的公狮昂首张口兇猛威武,右边的母狮雍容大度端庄肃穆,显示出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大门框上八卦中乾、坤两卦的圆柱形石雕,厅内十多根大木柱下的石墩上都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或文字 。厅堂偏院以及厢房都镶嵌有许多龙、虎、麒麟、凤凰等动物木雕,造型生动,雕刻精美 。整座围屋不仅具有安全防卫、防风抗震、调节阴阳、冬暖夏凉等功能,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客家人传颂的“九幢十八厅”宫廷式民居在此可得到充分的印证 。休闲场所在新围的西门外,另闢有一处占地1600平方米供人休闲的场所,名曰:“小花洲”,洲内亭台楼榭,居中开挖一口680平方米的湖泊,湖中建一小岛,岛上设有假山、塔石、石桌、石椅,两座小桥连线小岛 。岛上鸟语花香,湖内鱼虾嬉戏,是休闲、品茗的好去处 。由于年代已久,岛上建筑早已被毁 。围屋之美客家围屋的美在于围屋与环境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围屋建筑材料多为土、泥、砖、石、木材,墙脚为块石乾砌,外墙为夯土墙或泥砖,不管是夯土或预製好的泥砖都在里面掺进纸浆、黄糖、柔桿等,以增强其牵引力 。木材多用于屋架门窗,屋顶採用散热快的瓦片在屋顶重叠,以达到遮风挡雨、躲避阳光的功能 。这些材料就地取材,天然、透气性好,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都不会产生危害,从而创造了与自然融合的原生态环境 。围屋内的房梁雕饰别具一格,大致利用谐音造型和形象寓意手法,表达多子、多福、富贵、如意、繁衍昌盛一类内容,主要造型有蝙蝠(与福谐音)、龙、凤、石榴(寓意多子)、牡丹(富贵)、桃子(长寿),另有一些房樑上直接写上文字配以纹样,如:百子千孙、平安富贵、财丁兴旺等 。色彩多以红色、赭石、黄色为主,给人以富贵堂皇之感 。在从每一装饰的立意取向和造型结构概括中显示出继承中原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对本地文化及异域文化兼容并蓄,其高雅精美,堪称民居建筑的奇观 。围屋一般建在依山傍水之地,坐北朝南,冬暖夏凉 。围屋屋顶构成的线条与一些现代建筑顶部的流线型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些大的五六围的围屋,俯视犹如音乐的五线谱一样,一垄垄黑色的瓦片、瓦片上的绿苔和白色的墙壁,形成强烈的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