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玉台寺新会另一学者黄少玮对苏子游玉台寺一说则持赞同意见 。他认为 , 罗蒙正是文人出身 , 博学强记 , 作为有名的诗人 , 对本地的名胜古蹟自然关注得较多 , 加上他所处的年代与苏东坡相差仅仅一个朝代 , 其了解到的信息未必是空穴来风 。从现有资料来看 , 苏东坡晚年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 , 在被贬至海南的路上 , 曾到过鹤山及台山公益 , 而圭峰玉台寺作为岭南名剎 , 近在彼邻 , 苏东坡没有理由轻易放过游览这一名剎的机会 , 在圭峰玉台寺留下诗作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 。重阳节时山不在高 , 有寺则灵 。玉台寺虽在市区之外的半山腰外 , 而爬圭峰山 , 访玉台寺 , 已是市民日常娱乐生活中的一大重要内容 , 甚至一些从香港或广州过来的外地游客更是将玉台寺当作必游之地 , 逢年过节 , 在通往圭峰山和玉台寺的路上 , 更是人潮如海 , 特别是到了重阳节期间 , 人们往往还会在重阳节前一天的晚上 , 约上亲朋好友 , 共攀圭峰 , 据有关统计 , 每年登山的民众人数多达10多万人 。今年80多岁的何能是土生土长的会城人 , 对于玉台寺却有着与今日不同的回忆 。他告诉采访人员 , 在以前 , 玉台寺较为偏僻 , 一般日子里爬圭峰山的游客乃至到玉台寺上香的香客 , 数量不算多 , 跟现在不能相比 。到了重阳节 , 爬圭峰山的人才会多了起来 。他说 , 在以前 , 重阳节在新会又被称作“避难节” 。据民间传说 , 农曆九月九当天 , 瘟神将肆虐人间 , 人们唯有登高方能避开此难 , 因此 , 无论是平民走卒 , 还是达官贵人 , 都会在重阳节当天暂时放下活儿 , 天色刚亮 , 便倾巢而动 , 城内至少有8成的居民都会为“避难”而爬圭峰山 , 可谓热闹之极 。爬上圭峰山后 , 人们或在山上游玩嬉戏 , 或就地取材 , 野餐煮食 , 直至下午三四点钟后 , 人们才会陆续下山 。
文章插图
玉台寺 何伯说 , 由于每年重阳节圭峰山上就人山人海 , 在当天 , 从永镇山门至玉台寺的登山路径就会有很多临时摆卖的摊档 。在他8岁那年的重阳节 , 他跟随父亲到圭峰山卖过韭菜、鸭血等小食 , 摆卖的位置就设在当时的玉台寺放生池侧边 , 当时玉台寺还向他们收取了2银毫(约相当今天的10元)的场地费 。他还记得 , 玉台寺入口门侧设有香油箱 , 人们进寺参观需给一些钱银 , 属随缘落座那种 , 数量不限 。至于玉台寺的建筑格局 , 现在与过去的玉台寺差不多 , 均设有观音殿、大雄宝殿、钟鼓楼等 , 汉白玉塔及镇山宝塔的位置都跟今天的有异 , 都是建在玉台寺的右侧 。让他印象最深的 , 还是在寺庙右侧建有和尚宿舍及饭堂 , 门前修了一排供和尚梳洗的水泥造的面盆 , 数量达120多个 , 蔚为壮观 , 可见那时玉台寺僧侣众多 , 香火鼎盛 。住持世代圭峰玉台寺都说是初建于唐的古佛寺 , 有一千余年历史 。据本地资料记载 , 住持僧主要有唐代黄云寺元禅师 , 宋代德云 , 明代怀海、文定 , 清代栖林、弘峰 , 民国石持、慈云等大师 。据说 , 该寺住持僧“三十年一世、十年一代” , 代代相传;慈云为41世、127代住持 。新会一中学生林震宇同学发现 , 玉台寺下有大片僧、尼墓地 。经观察 , 这些塔墓与俗家坟墓一般无异 , 但墓碑中称“塔” 。我们从其中碑刻中 , 找到了一些考证玉台寺住持僧世、代的线索 。如其中一座刻有下列字样:“圭峰玉台寺第六代第三世讳心隐字智林号潜夫老和尚之塔”、“生于康熙辛丑年(康熙六十年 , 1721年)五月”、“终于乾隆己亥年(乾隆四十四年 , 1779年)九月念二日辰时”(念 , 二十的俗称) 。又一块已搬到寺内的墓碑 , 刻有另两位老大师的名字和下列字样:“第六世十三代玉台住持澄斋印老和尚塔”、“道光六年(1826年)仲春吉日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