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箫( 二 )


玉屏箫

文章插图
製作工艺玉屏洞箫内径大约在1.6-1.7厘米左右 , 玉屏琴箫内径大约1.3-1.5左右 。玉屏南箫内径2.0左右 , 有8孔和6孔之分 , 8孔箫分为正手和反手箫 , 6孔箫通用型 , 无正反之分 , 按照十二平均律定调 。
玉屏箫

文章插图
玉屏箫笛雕刻玉屏箫製作工艺历史悠久 , 是传统手工箫的典型代表 , 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它以生长在玉屏县境内的一种特有的水竹为原料 , 经过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个工艺流程 , 製作工序繁多複杂 , 且均採用手工製作 。从伐竹到製成 , 箫製作有24道工序 , 调音笛有38道工序 。最后在箫笛表面刻以诗画 , 管身的古铜色彩刻上各种图案、诗词更显得古朴典雅 。玉屏箫中尤以“龙凤屏箫”最受欢迎 , 它是雌雄成对的策管 。雄的略粗 , 雌的稍细 。吹奏起来雄箫音浑厚洪亮;雌箫又音色圆润含蓄而隽永 。雌雄合奏 , 好似一对情侣在合唱 , 是那样的协调和谐 , 娓娓动听 。取材製作玉屏箫笛的材料要求非常严格 ,  传统玉屏箫笛曾经採用紫竹、水竹为材料 。玉屏箫笛製作多採用紫竹、桂竹(金竹)作为材料 , 紫竹是製作箫笛最佳的选择 , 製作的箫笛发音敏感 。製作箫笛选择材料也很讲究 , 砍伐竹子须在立冬后两月内为好 。这时的竹子含水和糖份糖分少 , 做出的箫笛不易开裂和霉变 , 使得箫笛的音準在标準範围以内 。
玉屏箫

文章插图
选取的竹材须桿直 , 头尾大小(取材部分)匀称 , 竹节稀(30公分以上) , 且生长三年以上的水竹 。製作玉屏箫笛的材料多取自于本县的飞凤山和太阳山上 。这两山上生长的一种质地极优良 , 材料有紫竹、桂竹等 , 製作高档产品的好材料 。取材环节共有四道工序:选材、下料、烘烤校直、检验入库 。制坯刨外节:也称粗刨 , 就是刨平竹子的节头部分刮竹:将竹材颳去外皮
玉屏箫

文章插图
选材、下料:根据需製作产品品种的长度、粗细 , 挑选符合要求的竹材下料通内节、打头子再次烘烤加热校直(称为精校)刨二道节(也称精刨)弹中线、滚墨线打音孔水磨修眼箫的製作须增加“开叫口”“开花窗”二道工序 。制坯工艺中 , 以传统扁箫製作过程中的夹扁竹和开叫口最为关键 。夹扁竹技艺为当前国内箫笛製作仅有的一项绝艺 。解放前 , 这一绝艺属郑氏专有 , 秘不外传 。至上世纪五十年代 , 才得以公开 。夹扁竹是处理生竹的一道工序 。系用柴火将竹料烤“熟” , 用铁钳从头至尾依次轻夹竹管 , 使之渐成椭圆形扁竹 , 并以木夹校直 。“叫口”即箫的吹孔 , 开得不适、音量、音色、音準都受影响 。雕刻玉屏箫素以雕饰精美而着称 , 一般是在管身外表涂以古铜色彩 , 然后雕刻出细腻而逼真的山水、花草和鸟兽等各种纹饰 , 有的图案取材于民间故事、诗词和典故 。如有名的“龙凤图” , 既是选自《东周列国志》中的“龙凤呈祥”神话故事 。在雕饰艺术的布局上 , 更妙于诗与画的谐和 , 色调与纹样的统一 , 竹材的自然斑纹与诗词的协调 , 使之工艺纤巧 , 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