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三铡刀( 二 )


青天三铡刀

文章插图
不数日光景,御刑打造已成,包公具摺请训,便有无数官员前来饯行 。包公将御刑供奉堂上,只等众官员到齐,同至公堂之上,验看御刑 。众人以为新奇,正要看看是何制度 。不多时,俱到公堂,只见三口御铡上面俱有黄龙袱套,四位勇士雄赳赳,气昂昂,上前抖出黄套,露出刑外之刑,法外之法 。真是“光闪闪,令人毛髮皆竖;冷飓飓,使人心胆俱寒” 。正大君子看了尚可支持,好邪小人见了魂魄应飞,真算从古至今未有之刑也!众人看毕,回归后面 。所有内外执事人等忙忙乱乱,打点起身 。包公又暗暗吩咐,叫田忠跟随公孙策同行 。”到了起行之日,有许多同僚在十里长亭送别,也不细表 。沿途上叫告状的父老也暗暗跟随[1] 。三口铜铡从清中期《三侠五义》流传开来后,被编出各种戏曲进行演绎,这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包公戏 。在包公戏里,有个重要的道具就是包公那三口铡刀 。这是包公戏的符号,如京剧《花蝴蝶》(《盗御马》)一开场,包公上场自表:“铜锣开道人吶喊,谁人不知包青天 。我身边随带着张龙、赵虎、王朝和马汉,三口铜铡神鬼寒 。”包公戏总是以“开铡”这一声怒吼而进入剧情高潮,于是很多戏曲直接将包公戏目总结为“大铡” 。戏曲就有“四大铡”,即《铡包勉》、《铡美案》、《铡国舅》、《铡郭槐》四个经典剧目 。铡刀本是养马工具其实,中国古代法律里从来没有以铡刀作为刑具 。先秦到宋代,从来没有铡刀行刑的记载 。秦汉时的死刑种类“腰斩”,是罪人裸体俯身趴在“案板”上,用斧子砍断罪人身躯 。因此有“斧”连称代表死刑的说法 。隋朝确定五刑制度,死刑仅有斩、绞两种 。斩,是以刀斩首;绞,是以短棍收紧套在罪人颈脖的绳圈使其窒息毙命 。以后唐、宋两代都基本沿袭五刑制度,死刑种类仍然只有斩、绞,只是针对个别极其严重的犯罪,才特设“凌迟处死” 。因此在包公所处的北宋,是没有铡刀刑具的 。实际上,“铡”这个字也是很晚才出现的 。东汉的《说文解字》里根本就没有这个字,在唐宋两代的文献中也是极难寻找 。铡刀的记载大量出现,是在元朝 。以游牧为生的蒙古族,冬季需要将储备的草料切碎来饲养牲畜 。铡刀有固定的支点,能够将草料切割均匀,“铡”字右边部分“则”,按照《说文解字》,“等画(划)物也”,具有均分的字义 。明代学者梅膺祚编纂的工具书《字彙》(成书于万曆四十三年,1615年),解释“铡”字,“铡草也” 。可见铡刀是专门用来铡草的工具 。元杂剧中出现“势剑铜铡” 在元代杂剧里,如郑廷玉《包待制智勘后庭花》中,包公请求审理疑案的全权,于是上级赵廉访答应,“与你势剑铜铡,限三日便与我问成这桩事”,无名氏《叮叮噹噹盆儿鬼》,“俺则见狠公吏把荆杖挝,恶曹司将文卷押,两边厢摆列着势剑铜铡,中间里端坐个象简乌纱” 。儘管元杂剧里有这幺多铜铡的情节,可是在元代法律里却并没有铜铡刑具,也没有腰斩死刑 。很可能是因为元代权豪横行不法,使用铡刀私自用刑,以至于在社会上留下这样的印象,并被编入杂剧 。明朝成化年间(1471-1478)刊行的《说唱词话》,有六个包公故事,但没有一处提到铡刀 。后来安遇时编纂的小说《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将所有有关包公的传奇“一网打尽”,也并没有提到这个“势剑铜铡” 。《三侠五义》里出现包公的三口铜铡 到了清代,石玉昆的《三侠五义》里,出现了包公的三口铜铡 。在《三侠五义》第九回《断奇冤奏参封学士 造御刑查赈赴陈州》,说是包公被宋仁宗封为龙图阁大学士,仍兼开封府事务,前往陈州稽察放赈,宋仁宗“又赏了御札三道” 。包公暗示师爷公孙策,以“札”字当“铡”字,设计出龙、虎、狗三口铜铡 。包公第二天向宋仁宗展示,奏请“如有犯法者,各按品级行法”,宋仁宗居然“龙颜大喜,称羡包公“奇才巧思” 。第十五回《斩庞昱初试龙头铡 遇国母晚宿天齐庙》,还仔细描写了铡刀行刑的细节:“……只见马汉早将他丢翻在地 。四名衙役过来,与他口内衔了木嚼,剥去衣服,将芦席铺放,立刻捲起,用草绳束了三道 。张龙、赵虎二人将他抬起,走至铡前,放入铡口,两头平均 。此时马汉、王朝黑面向里,左手执定刀靶,右手按定刀背,直瞅座上 。包公将袍袖一拂,虎项一扭,口说‘行刑’二字 。王朝将彪躯一纵,两膀用力,只听咔喳一声,将恶贼登时腰斩,分为两头一边齐的两段 。” 而《三侠五义》是很多近代戏曲故事的源头,三口铡刀也就越传越神,“深入人心”了 。三口铡刀溯源“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开封府特製刑具的称呼 。但是,一般人却不知,三口铡刀的真正出处是自上古时期的龙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传承而来 。古人认为,剑刀为古之圣品,至尊至贵,人神鹹崇 。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精深,遂入玄传奇 。剑与刀创始自轩辕黄帝时代 。据汉代司马迁《史记·黄帝本纪》记载:“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 。”又据战国时期《管子·地数篇》记载:“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 。”从以上两项记载可知,铸制剑刀产生于上古的黄帝、蚩尤时期 。这说明,剑与刀的历史极为久远 。所以,后人称剑与刀为“短兵之祖”,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开封为华夏文化发源的核心地区,是上古时期剑刀最早产生的地方,自古就有“轩辕黄金剑”、“大梁剑”和“鸣鸿刀”、“苗刀”、“龙牙刀”、“虎翼刀”、“犬神刀”的人文历史流传 。下面主要介绍上古时期的龙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传承到宋代以后的情况 。上古时期的“三大邪刀”“三大邪刀”是指上古时期华夏先民铸造的“龙牙刀”、“虎翼刀”、“犬神刀”,其铸造的时间和造刀者至今已无法考证 。相传,上古时期在锻造“三大邪刀”的原料中,使用了许多恶毒之物品,并有多种诅咒缠缚 。到了夏朝末期,“三大邪刀”为居住在开封崑仑山,即青丘山“倾宫”的夏王桀拥有,被供奉于夏朝太庙之中,是夏桀实施暴政的兇器和见证物 。据山东《科技信息·探索与发现》2010年第11期《龙牙、虎翼、犬神》一文中说:“据史料记载,商汤攻入夏朝太庙之时,黑云遮天、鬼哭狼嚎,龙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化为三股妖风袭来,顿时商朝大军死伤无数 。汤王弃戈下马,手持轩辕黄金剑单人闯入太庙主殿,挥剑疾斩,‘三大邪刀’被击成碎片封印于地下 。”到了东汉末年,世道大乱,“三大邪刀”曾经现世 。有“三国群雄之一”称号的军阀、权臣李傕,曾担任东汉大司马 。据西晋陈寿纪传体国别史《三国志》记载:“李傕带三刀,手复与鞭合持一刃(带三刀,执一刀) 。侍中、侍郎见带仗,皆惶恐,亦带剑持刀,先入在帝侧 。”其中,“三刀”就是由传说中被封印于夏朝太庙地下的“三大邪刀”再造而成 。公元198年,曹操派谒者僕射裴茂召集关中诸将段煨等人征讨李傕,灭其三族 。李傕死后,又将毁坏的“三大邪刀”碎片封埋于商朝太庙之中 。“三大邪刀”在北宋开封重现斗转星移、时光变迁,到了北宋时期,着名铁匠韩蕲在开封一带发现了商朝太庙遗址,并开启封印,得到了龙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的碎片 。据说,当时“三大邪刀”碎片中隐隐有黑气,触之即发 。韩蕲将碎片带回开封城里后,与宫廷铸剑师合力打造,耗时一年零八天,铸成“降龙”、“伏虎”、“斩犬”三口铡刀,并经北宋天子御批,存放在开封府内 。时任开封府尹的包拯成为第一个掌管“降龙”、“伏虎”、“斩犬”三口铡刀的人 。数千年前的“三大邪刀”龙牙、虎翼、犬神被“轩辕黄金剑”击碎之后,经过长年封印,居然在北宋时期铸造成为代表天下正气的“青天三铡刀”降龙、伏虎、斩犬,真可谓是“物极必反”的一个例证 。我们认为,“三大邪刀”龙牙、虎翼、犬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和重新被铸造,或许是一个事实,只是由于人们赋予它们以邪恶的人文色彩,才留下了“邪器”的恶名 。而这些恶名往往与上古时期的“蚩尤”、“夏桀”等族人的名声存在着因果关係 。说白了,就是将无生命的物品加以“人文”化后,导致其声名狼藉、可恶可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