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江津:坚守初心办实事 真情守护夕阳红

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江津区精细谋划、精心组织、精准发力,制定实施《江津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区级层面重点民生项目清单》,把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作为办实事的重点任务之一,推动全区养老事业再上新台阶。

江津|江津:坚守初心办实事 真情守护夕阳红
文章插图

对签约的高血压对象进行入户随访。通讯员 陶唐琼 摄
抓好基本民生 确保“老有所养”
7月28日,江津区石蟆镇中心敬老院活动室内一片欢声笑语。10多位老人围坐在一起下棋、打牌、聊天,还不时哼唱几句老歌。虽然投入运营时间不长,但敬老院的贴心服务让老人们十分满意。
86岁的李婆婆是前期入住的老人。由于年事已高、生活难以自理,在入住敬老院之前,老人由自己的两个子女轮流照看。看到身边老人在敬老院住得很舒心,李婆婆跟子女商量后,也愉快地住进了石蟆镇中心敬老院。
“住在敬老院里安逸得很哟,每天饭菜可口,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陪我们锻炼,教我们做手工。”李婆婆一边在运动器材上活动手脚,一边乐呵呵地说。
石蟆镇中心敬老院由政府投资建设,民营企业鼎山健康产业公司负责管理运营,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可承载周边5个街道的养老需求。
“公建民营”后,鼎山健康产业公司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包括室内外装修、设置护理型床位、设施设备升级改造等,并引入管理团队,配备专业的管护人员,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石蟆镇中心敬老院只是江津区养老服务的一个典型。江津区是中国长寿之乡,老龄化程度在全市位于前列。据区民政局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江津区共有特困居民1.53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4万人,养老需求增多,要求也逐渐增高。
今年以来,江津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加强帮扶援助,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全区累计投入1500万元,实现“一镇街一中心、一社区一站点”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对全区39所敬老院进行消防设施改造;投入470万元为全区敬老院安装空调、监控设施、护理床和新建老年人能力评估室等,投入36万对农村地区18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
此外,江津还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编制《养老服务政策汇编》,建立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补贴制度,对开展运营并考核合格的村级互助养老点每个每年补助6000元。积极协调解决养老企业难题,目前,江津区农村地区共登记15所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277张,收住老人129人。吸引社会资本为敬老院安装护理床、医用电梯等硬件设施,让老人安心养老。

江津|江津:坚守初心办实事 真情守护夕阳红
文章插图

在石蟆镇中心敬老院,工作人员正在帮老人剪指甲。通讯员 杜旭晶 摄
守护健康屏障 确保“病有所医”
江津区积极完善医养管理机制,构建起了线上线下同步服务新体系。
家住石蟆镇石蟆口社区上湾村的87岁的成守业,由于年龄大耳背,且患有腰椎键盘突出和下肢静脉曲张,行动不便,石蟆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直接把签约点安排在他家里,详细告知家庭医生签约的责任义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每年上门为他提供心电图、B超等免费身体检查,并且根据他的病情,请特色专科康复科医生协助上门服务,开展针灸、按摩等中医康复治疗,指导如何服药,并告知医保政策上的优惠,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江津区卫生健康委与区民政局、区发改委、区教委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现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77个,全区59家医疗机构以养老机构内设机构、提供嵌入式服务等不同形式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签订合作协议,互建绿色通道,为入驻养老机构的老人提供卫生诊疗、护理服务,以及先入院后手续的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