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法令 大诰( 二 )


明朝法令 大诰

文章插图
《大诰》内页明太祖规定:《大诰》每户一本,家传人诵 。家有《大诰》者,犯笞、杖、徒、流之罪减一等;无《大诰》者,加一等;拒不接收者,迁居化外,永不令归 。学校课士和科举策试也以《大诰》为题 。据说其时各地讲读《大诰》的师生来京朝见者达十九万余人 。《大诰》有明刻本传世 。传播影响朱元璋十分重视其亲制四编《大诰》,他将之作为对天下臣民进行政治教育的课本,依凭专制主义的绝对权威在民间强制推行 。《大诰》颁行时,他宣告:“朕出是诰,昭示祸福,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若犯笞杖徙流罪名,每减一等,无者每加一等,所在臣民,熟观为戒 。”颁行《大诰续编》时又进一步说:“斯上下之本,臣民之至宝,发布天下,务必家家有之,敢有不敬而不收者,非吾治化之民,迁居化令归,的不虚不 。”颁发《大诰三编》时又重申:“此诰前后三编,凡朕臣民,务要家藏人育,以为鉴戒,倘有不遵,迁于化外,的不虚示 。”朱元璋又要求军官们全家老小都要背熟《大诰武臣》:“不听不信呵,家里有小孩儿每不记呵,犯法到官,从头儿计较将来,将家下儿男都问过:你决得这文书里几件?若还说不省得,那其间长幼都得治以罪” 。为了扩大四编《大诰》的影响,朱元璋把它们列为全国各级学术的必修课程,科举考试从中出题 。奉其旨意,行文国子监正官,严督诸生熟读讲解,以资录用,有不遵者则以违制论处 。当时天下讲读《大诰》的师生来京朝见者多达十九万余人,均赐钞遣还 。将如此众多的师生由全国各地召来京师讲读《大诰》,举行学习报告会,这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堪称空前盛举 。此外,收藏《大诰》与否,成了判罪或减罪的依据;熟背《大诰》,不仅可以获奖,而且还可以因此而被录用为官,平步青云 。朱元璋为推广自己的这几篇作品,确实费尽心机 。他的这些作为,可以当作中国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标本 。朱元璋以为依靠政权的强制力量,可以使《大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明廷专制统治也能藉此而永久存在下去 。但是,在他殁后没多久,四编《大诰》就被他的臣民抛置脑后了 。明代中叶,陆容说:国初惩元之弊,用重典以新天下,故令行禁止,若风草然 。然有面从于一时而收违于身后者,如洪武钱、大明宝钞,《大诰》、《洪武韵》是已 。《大诰》惟法司拟罪云有《大诰》减一等云尔,民间实未之见,况复有讲读者乎!嘉靖六年(1527),霍韬向皇帝上疏说:洪武中令天下生员兼读诰、律、教民榜文,又言民间子弟早令讲读《大诰》三编,今生儒不知诰、律久矣,临民莅政,惟皆以吏为师 。宜申明旧令,学校生员兼试以律,仍令礼部以御製《大诰》诸书刊行天下 。不到一百年时间,一度家藏人诵的御製圣书——四编《大诰》——在民间已灰飞烟灭,这是朱元璋始料未及的 。到了清代修《明史》时,《大诰》为罕见的奇书,修史者亦未能得见,故而对之叙述多有谬误 。近代学者颇有注意此书者,广为搜罗,“北方合公私所藏始得全帙,南中仅有范氏天一阁所藏《大诰初编》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