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潭遗址( 三 )


三合潭遗址

文章插图
成套石犁铧遗址延续期长达1800余年,是距今3000-4000年的东南沿海岛屿罕见的多层文化遗址,是研究中国沿海岛屿史前文化的典型代表 。1986年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意义三合潭遗址出土的3件成套石犁铧三合潭遗址发掘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木构建筑遗蹟,保存清晰,平面布局基本完整 。以挖坑、垫板、立柱为基本营建手段,并选择丘陵坡麓的沖积沙土地带作为营建空间,这种适应方式显然受制于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整个遗址堆积没有表现出二次堆积的基本特徵 。它的建筑技术明显地继承了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的部分建筑传统,代表了湿润的江南地区特别是沿海丘陵环境条件下的建筑文化特色,很好地体现了先民适应江南地区多丘陵山地、气候湿润等环境特性的生活智慧 。此类发现在浙江乃至全国的商周考古史上尚属罕见;此外还出土了丰富的印纹陶、原始瓷器、青铜器、木器等各类文物 。与隔乐清湾相望的瑞安的石棚遗存出土遗物相近 。此次发掘应该说找到了浙江东南地区两周时期村落居址的一种形式,为研究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开拓、发展,并向青铜文化演变的过程和越文化的地域特徵、尤其是木构建筑文化传统与地理环境的关係找到了珍贵的资料,也将祖先开发玉环这一沿海岛屿的历史源头确切推至近3000年前 。价值三合潭遗址是浙江省保存较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聚落遗址,距今约2800-2400年,遗址内涵丰富,乾栏式建筑基址保存良好,对研究浙南沿海地区商周时期的文化面貌、聚落形态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保护工程作为玉环县惟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关南山村的三合潭遗址继承了河姆渡、马家浜、良渚文化的建筑传统,属于商周时期江南重要的古村落遗址 。2001年5月至7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玉环文物管理委员会对三合潭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总计约450平方米,堆积深度1.8米至3.4米,主要发现保存较好的成片木构建筑遗蹟,出土大量的原始瓷器和印纹硬陶片以及一些小件青铜器 。发掘成果表明,三合潭遗址主要是一处西周至战国时期具有越文化特徵的古村落遗址,遗址对研究浙南沿海地区商周时期的文化面貌、聚落形态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按照设计方案,三合潭遗址保护工程规划用地面积约25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5.6平方米,其中管理接待用房142平方米,出土文物和历史文化展厅193.6平方米,发掘遗址展示区680平方米,绿化面积1088.4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