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非佛说

大乘非佛说【大乘非佛说】大乘非佛说,起自部派佛教后期,大乘佛教经典开始流行时 。传统的上座部佛教部派,不承认这些经典的地位,认为这些经典皆非释迦牟尼佛所说,对这些大乘教经的权威性及教义内容有所质疑,于是有大乘非佛说或“大乘是魔说”这样的说法出现;而大乘佛教徒则相信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法因为机缘未成熟,众生无法接受,因此密而不传五百年 。
基本介绍中文名:大乘非佛说
起自:部派佛教后期
宗教:佛教
类型:学说
起源大乘非佛说,起自部派佛教后期,大乘佛教经典开始流行时 。传统的上座部佛教部派,并不承认这些经典的地位,认为这些经典皆非释迦牟佛所说,对这些大乘教经的权威性及教义内容所有质疑,于是有大乘非佛说或“大乘是魔说”这样的说法出现;而大乘佛教徒则相信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法因为机缘未成熟,众生无法接受,因此密而不传五百年 。如佛入灭五百年后,龙树菩萨入雪山向老比丘求得大乘经等等的传说 。大乘佛教认为阿罗汉和声闻胜虽能脱理生死轮迴,但仍无法像佛陀一样究竟 。因此大乘佛教信徒认为有别于传统部派佛教的二乘道,佛陀必定是行一种更高阶的“一乘道”,也就是“菩萨道” 。再加上上座部佛教的质疑,于是大乘佛教徒自称为菩萨道是大乘行,歧视性地称上座部佛教为小乘,因为缘觉僧、声闻僧入般涅槃后就浸入真正无我的境界,反之菩萨须如佛陀仍转世就渡众生 。现代的佛教研究学者,以历史及语言学研究为根据,提出初期佛教、原始佛教的说法,认为大乘佛教是从原始佛教演变而来的,并非一开始就出现在释迦牟尼佛时代 。早期记载早期流行的大乘经典中,就显示这些热烈的争议 。如《道行般若经》:“是皆非佛所说,余外事耳” 。《般舟三昧经》:“闻是三昧已,不乐不信 。……相与语云:是语是何等说?是何从所得是语?是为自合会作是语耳,是经非佛所说” 。在《法华经》〈方便品〉中也记载了佛陀在宣说大乘教义时,有五千声闻众退席不听,或者是毁谤大乘者会下地狱 。这都可以视为是早期佛教徒因对佛教教义不同的见解而产生纷争现象的证据 。在相应的南传经典里面,提到过佛陀对于正法流变的担忧:“诸比库!过去久远劫时,有一个名叫达萨拉哈(Dasaraha)的剎帝利,拥有一个用来报告时间及警报的战鼓,名叫阿那伽战鼓.“此战鼓每天都为城里的人民报告时辰.若遇到紧急事件发生时,士兵们更是大力地将战鼓擂得震耳欲聋,以便让人民做好防备.“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个簇新的战鼓慢慢地出现了剥落与裂痕.达萨拉哈见此情形,赶快吩咐木匠找新木片将裂痕换补上去.之后,当鼓皮也出现剥落与裂痕时,他们同样地换上了新鼓皮.如此重複地换了一次又一次,最后,原来的木片与鼓皮都完全被新的木片及鼓皮取代了.”如是,世尊问诸比丘说:“诸比库!你们认为如何,这个阿那伽战鼓还在吗?”“世尊!战鼓还在.”“它还叫阿那伽战鼓吗?”“是的,世尊!它还叫阿那伽战鼓.”“这个战鼓还是不是原来的那个阿那伽战鼓呢?”“世尊!它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阿那伽战鼓了,因 为所有的木片及鼓皮都被换掉了.”“诸比库!同样地,如来所宣说的教法于未来也将出现与阿那伽战鼓一样的情形.到了某个时候,会有一些比库因为当时的形势所需,或由于个人的贪心、欲望、无明,把佛法一点一滴地换掉、更改,甚至歪曲.最后,如来的圣教将被涂改得面目全非,甚至蕩然无存.所剩下来的仍然被称为'佛教',但实际上,佛陀的教诲已经蕩然无存了.”(S.20.7.;杂1258)正反见解德川末期距今一百八十多年左右(德川时代末期),是西方佛学研究的滥觞时期 。西方利用梵语、巴利文和其本身语言关係的密切 。能轻易解读巴利语系的南传佛教和当时尼泊尔新发现的梵语佛教文献 。于是英、美、德、法、俄各国都开始对佛教的文献、历史、教理和文化进行了研究 。为何和传统大乘佛学的研究认知不同?现代日本佛教学者水野弘元在其着作《佛教的真髓》中指出:研究佛学的方法可略分为明治以前的传统方式和明治以后西式的科学研究方法两种 。后者主要是希望正确地找出佛教中的事实 。而自古以来传统的方法,则是找出佛教所据有的价值,进而去体验和实修 。现代的佛教研究者的研究方法自然是取自明治以后西式的科学研究方法 。着重于研究分析大乘佛教与小乘各部派,与传统印度教《奥义书》思想、甚至与基督教信仰之间的渊源与关係 。“大乘非佛说”之所以有被重提的感觉,是因为现代研究结果和“上座部佛教”对于大乘佛教的旧说法是相近的 。而探讨“大乘非佛说”就必须探讨“大乘佛教的起源”,此争论点也因此转移到大乘佛教的起源处和起源时间点上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佛教学者在明治维新以后,也接受了新的西式佛学研究方法 。最早到西方学习西方佛教学的日本人是明治九年(西元1876年),由东本院寺派去英国留学的南条文雄、笠原研寿 。其后着名的有高楠顺次郎博士以及当时活跃于国际间的嬕崎正治博士和荻原云来等人 。新的研究方法的结果,使日本佛学研究者重新开始对于大乘佛教有新的看法,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大乘佛教无法代表原始佛教的精神 。富永仲基(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