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克路易坦( 四 )


安德烈·克路易坦

文章插图
安德烈·克路易坦录製的经典录音CD克路易坦作为着名的歌剧指挥家 , 其作品涉猎的範围是很广的 , 他不但善于指挥法国歌剧作品 , 对于德国歌剧 , 他也有着非常出色的演释能力 。尤其是对于华格纳的歌剧 , 他的演释则是更为精闢的 。1955 年 , 克路易坦作为第一个讲法语的指挥家 , 在着名的拜罗伊特音乐节上指挥演出了华格纳的歌剧《汤豪塞》 , 从而引起了十分热烈的反响 。大获成功之后 , 克路易坦又在第二年再次成功地指挥了华格纳的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 , 到了1958 年 , 他又极其出色地指挥了同一作曲家的另一部着名歌剧《罗恩格林》 , 这一系列影响颇大的成就 , 受到了当时的听众和舆论界的高度评价和讚扬 。录音点评经典录音BeethovenLes 9 Symphonies(贝多芬交响曲全集)
安德烈·克路易坦

文章插图
安德烈·克路易坦录製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指挥:安德烈·克路易坦 Andre Cluytens乐团:柏林爱乐乐团 Berliner Philharmoniker克路易坦指挥柏林爱乐于1957-60年录製的这套贝交全集 , 并不是N多贝交全集版本中的“又一套” , 而是极为出色的一个演绎 , 笔者甚至觉得并不逊色于同一乐团几年后在卡拉扬棒下的那套“经典”(卡粉们的板砖估计要飞过来了) 。对了 , 这套录音还是在卡拉扬统治柏林爱乐的几十年间唯一一套由客席指挥家执棒的贝交全集录音 。与卡拉扬的“绝对控制”相比 , 克路易坦的最大特色在于那份从容、和谐、平衡的“天然”感 。与“那个时代”的德奥浪漫派大师相比 , 克氏的贝多芬是比较清透和具阳光气息的 。不追求撼人心魄的激荡 , 但同样能呈现出宽广的意象 。没有特别个性化的神来之笔 , 属于“让音乐自己说话” , 但又毫不呆板沉闷 , 从分句到节奏处理 , 处处洋溢着一股令人动容的生命力 。这种风格 , 似乎是四十年后的今天贝多芬演绎手法的一个先声 。但如今的指挥家 , 又岂有克路易坦那种高洁、温雅的气质和风度?九部交响曲的演绎平均水準很高 , 简单而言 , 3、6、9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 而两部早期交响曲也出色得让人觉得这并非贝交中“次一等”的作品 。相对而言 , 4、8两部稍显平庸 。克氏能留下这套出色的贝交 , 乐团也是一个很大的关键 。如果换成任何一队法国乐团 , 相信都不能有这样的效果 。而且那时候的柏林爱乐被卡拉扬统治的时间还不长 , 还没沾上后来那种无论在哪位客席指挥棒下都散发出的浓重的“卡拉扬味道” 。立体声录音技术诞生于1954年;EMI的早期立体声录音效果惊人:动态、音场、定位皆绝佳 , 而且 , 这是史上第一套立体声贝交录音 。历史录音EMI 20世纪大指挥家系列唱片(克鲁依坦)
安德烈·克路易坦

文章插图
20世纪指挥家系列(安德烈·克路易坦)唱片号:EMI Classics/IMG Artists 7243 5 75107 2【2CD】比才:C大调交响曲 法国国家广播乐团1953年10月8-9日录製 , 巴黎ChampsÉlysées录音室德彪西:意象 音乐协会学校乐团1963年9月11-14日录製 , 巴黎Salle Wagram拉威尔:圆舞曲 爱乐乐团1958年11月4-5日录製 , 伦敦金斯威音乐厅舒曼:曼弗雷德序曲 柏林爱乐乐团1957年2月2日录製 , 柏林Grunewaldkirche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音乐协会学校乐团1964年5月10日录製 , 大都会节日音乐厅 , 东京华格纳:《罗恩格林》第3幕前奏曲 国家歌剧院乐团1959年6月20日录製 , 巴黎Salle Wagram穆索尔斯基:《鲍里斯·戈东诺夫》加冕场景Boris Christoff(男低音) , John Lanigan(男高音)索非亚国家歌剧院合唱团、音乐协会学校乐团1962年9月21日录製 , 巴黎Salle Wagram“20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是EMI古典与IMG Artists的一个合作成果 。如果说最初发行的数张唱片还可以忽视 , 那幺整个这个系列却是非常有价值的 , 而收录了安德烈·克鲁依坦(André Cluytens)指挥不同乐团的两张唱片就包含一些非常宝贵的东西 。